第254章 土地变革(1 / 2)

家父朱重八 余生所念 1210 字 2023-05-27

紫禁城,文华殿。

朱爽将最后一封奏本批阅后,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一旁伺候的曹锦,忙命人端来脸盆毛巾。

还在一旁道:“殿下每日处理这么多公文,也忒辛苦了,眼瞧着日渐消瘦,奴婢看着都心疼!”

朱爽擦了擦手,笑着道:“这话说的,我身为监国太子,总不好让父皇辛劳,一把年纪还处理这些东西!”

曹锦道:“奴婢也知道,就是希望殿下能爱惜身体,您龙体安康,咱瞧着也高兴啊!”

朱爽叹息道:“嗨,整天996,不猝死就不错了!”

“996,是什么意思?”曹锦一脸茫然。

朱爽随口道:“哦,在李朝那边无意间听到的一句俚语,形容一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当差,忙的像条狗!”

“那是挺辛苦的,不过陛下肯定不至于!”

朱爽苦笑,“不好说啊!”

他若是学万历怠政的话,那每天都是假期。

可要学雍正那种忙法的,估计也活不了太久。

毕竟他这会,已经四十岁了。人生过了大半,往后哪还有什么好时光?

想起前两天朱元章顺台阶往下走的样子,心中忽然生出紧迫感来。

要说他来到这个世界,也好几年了。

可他对大明的贡献与改变,似乎还不够多。

烟草算是很重要的一项,崇祯时若朝廷每年有几百万两银子的烟税,总会好过一些吧!

至于各处开矿什么的,都是一时之利,对后世的影响不大。

真正能影响后世的,玉米、土豆种植算一项,只要能持续推广开来,纵然遏制不了土地兼并,也能让底层百姓活下来的几率更大一些。

其余像迁都、开矿、开海,金鸡纳霜、平定木邦、朝鲜等,对百姓而言益处不是特别大。

朝廷的各项制度若不变革,底层百姓永远是待宰的羔羊。

可真要变革,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别的不说,单一个士绅一体纳粮,想推广开来便十分不易。

别说推广,估计他把这个概念一提,就会瞬间被读书人骂死啊!

可要不改革目前的税赋制度,不出百年,大明的财政依旧回日渐枯竭,重走原本历史之路。

另外,他觉大明的内阁制度也不错,至少能大大减轻皇帝的工作量。

只可惜朱元章的相权提防太甚,虽设有翰林学士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但让翰林学士掌权是不可能的。

朱元章在时,朱爽只能将这些活都干了。

他若不做,就得让朱尚炳来。

反正这父子爷孙三个人,总得有个人忙活起来。

想到此处,朱爽忽然道:“传旨,命解缙过来见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