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报,捷报……”
正月初二一大早,边疆又一次传来了捷报,原本热闹的京都更加热闹三分。
照这样打下去,怕是今年就能凯旋了,上至太上皇,皇太后,文武百官,下至京都百姓,三教九流无不欢庆鼓舞。
天朝上国的威仪,
恰逢今日年初大朝会,万邦来贺,皇极殿前文臣武将,皇亲国戚,外国使臣,乌泱泱几乎站满了。
太上皇高居皇位,俯视群臣,真真是老当益壮,意气风发。
群臣行大礼山呼万岁,歌功颂德,一上午没停下,直到午时方才散了朝,礼部已经设宴,款待群臣与外邦使节。
贾珊自然随着自己的同僚一起。御史台不同于别处,虽有上下级之分,却不存在上司管理下官之事,哪怕正二品的都御史,也管不到七品监察御史的言论,弹劾。
甚至都御史犯错,可能会被下面的检察御史弹劾。
“前次李御史还传来消息,说西北战事不易,没想到短短几天,捷报跟着来了。”
“这仗是越打越顺啊,李御史这次立下大功,回京高升指日可待。”
“佥都御史现在并未空缺……”
“前次听说他好像要调任去吏部,不知准不准?”
“李御史的资历,再加上这次功绩,去了吏部最少也是郎中吧?”
大家都在谈论大军凯旋之后的论功行赏,贾珊,柳随风等几个新进的御史基本插不上话,他们资历尚浅,高升一时半会也轮不到他们这些。
酒宴一直吃到夕阳西下,众人陆陆续续出了礼部大堂。
看着夕阳的余晖,贾珊也已经有了五六分的醉意,不自觉轻吟了一句:“夕阳无限好呀……”
“只是近黄昏了!”
柳随风笑道:“如此普天同庆,盛世乾坤,四海升平,看你今天怎么有些格格不入呢。”
当然,他也知道,最近贾府被打压的厉害,贾珊表面上虽未受到牵连,更深一层的影响肯定是有的。
甚至可以注定,贾珊的仕途不顺!听说贾家已经有一位备受打击的进士修道去了……
贾珊笑道:“兄弟,我这是居安思危,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柳随风笑道:“我说你是杞人忧天还差不多,过了年我就要调任金陵,你大婚怕是来不及吃酒了,今天提前给你补上,走!”
贾珊愣了一下:“你要去金陵?南直隶乡试的巡按御史?”装病在家他好像错过了很多啊。
柳随风轻轻一笑:“对啊,金陵好啊,山好水好人更好。”
贾珊笑道:“了不得了,难道你已经屈服了梁首辅家的千金?什么时候吃喜酒?”
柳随风不屑一笑:“我柳随风是那样的人?对了,还有件事问你。”
“什么?”
“你说我要是偷偷的纳妾,会不会有人弹劾我?”
“那得看伱纳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