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方为明君之道(2 / 2)

他为何还站着?

这殿中为何还会有读书人站着?

弘治皇帝感觉自己的心跳仿佛慢了半拍,有一股不可抑制的喜意从心底涌出,但喜意只涌到一半又淡了下去。

此人只是个贡生,而今未得一官半职,就算得其支持,又有何用....

心中如此想着,朱佑樘还是提起了一些振奋,他深深的看了夏源一眼,随后把目光收回来,看向仍然跪地俯首的众臣,沉默了许久,他徐徐的开口道:

“士不可不教而征,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天下治乱,在朕一身。

朕适才怒急而攻心下了此等乱命,幸得诸卿进言这才得以清明,不然恐将酿成错事。

捣毁祠坊一事确实过于严苛,有牵连无辜之嫌,此等诏令出朕之口,入诸卿之耳便罢.....其余灭族,抄家等事,一应不变。”

跪着的几位朝中大佬心中都松了口气,陛下终究还是那个圣主明君,没走到暴君的道路上。

可那灭族抄家,这等诏命陛下可是从未下过,此例一开,陛下此后岂不是....

罢罢罢,那捣毁祠坊一事已让陛下收回,暂且不便再言其他。

政治的精髓乃是妥协,这个道理亘古未变,适才弘治皇帝妥协过一次,这次妥协的人便轮到了这些朝中重臣。

而朱佑樘趁此机会,开始步步紧逼,“广东左右布政使赐死抄家,此乃诛其首恶!

琼州府一应官员之处置,是为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但这岭南之地,官官相护,上下沆瀣,其余各州府县之官员亦是罪不容诛....”

说到这,朱佑樘特意停顿下来,目光直视着俯首叩地的大臣,只见所有人豁然抬头,明显是要予以规劝,他心头冷笑一声,转而悠悠说道:

“广地虽是自古贫瘠,但州府所下辖之城县仍有数十之多,牵涉官员亦有数百,若一律处置牵连过大,朕恐将引起天下动荡,但若是不予处置,又难容于国法。”

“....此等两难之事,还望诸卿教朕。”

面对这个问题,这些朝中重臣,他们所想的只有一件事,万万不能扩大打击面,此事也决不能处置的太狠。

不仅是为了江山社稷所想,也是为了自己。

往常宽厚仁德的陛下,在今日却表现出暴虐的一面,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若照此下去,陛下是不是还要向先皇效仿?

增设西厂,以厂卫监视百官,屡兴大狱,以重典严刑而治国,届时岂不是又要过回那种喘不上气儿的日子。

一个个大臣深谙未雨绸缪,深谋远虑之道,他们所思所想,皆是以后。

必须要把弘治皇帝这股暴虐的苗头给压下去,哪怕这股暴虐或许只是由于气愤,怒急,是事出有因,也必须得予以压制。

而且这一条条诏令更是要予以驳回。

若不然,无疑是开了弘治一朝皇权专断之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