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铉?”
“道衍?”
“马三宝?”
朱元璋一愣!
徐允恭(后因避朱允炆名讳,改名徐辉祖)朱元璋倒不意外。
徐允恭与朱雄英相差八岁左右,今年大概11岁,尚能陪读。
说是陪读,不如说是朱标是想提前将他们安排在朱雄英身边,从小培养感情,成为亲信,有朝一日一旦启用,便是强有力的左膀右臂!
重点是,徐允恭是魏国公徐达的长子,一直也是徐达重点培养的对象,性格稳重,颇有魄力,熟读兵书,小小年纪便展现出极高的军事天赋。
朱元璋本身也比较看好徐允恭,甚至准备对其多加培养锻炼,并将其视为继承徐达的军队统帅人选!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眼光是非常正确的。
徐允恭长成以后,长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文武双全,可谓是继承了徐达的优良的军事才能。
在洪武时期,就多次受命在全国各地练兵,而且还在浙江练兵,用来防御倭寇。
但是因为与朱棣是连襟的关系,所以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也只是让他担任了个“配角”,反而让虚有其表,只会纸上谈兵的亲信李景隆担任主帅。
尽管如此,在鲜有的出场机会中,徐允恭也表现的颇为出彩!
建文三年,“靖难之役”白沟河之战中,燕军击溃李景隆60万大军,正想全歼南军之时,徐允恭带援军赶到,解救了被困危局中的李景隆大军,并且带援军全师而还!
建文四年,朝廷命徐允恭带兵北上,与燕军大战于宿州灵壁县西南三十里的齐眉山,南军获胜,斩杀燕军骁将、蔚州卫千户李斌等,南军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迫使燕军陷入窘境。
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正在朱棣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之时,朝中竟然有人进谗言称徐允恭因与燕王是至亲所以未尽全力作战,于是朱允炆又将徐允恭召回,为此淮北的何福、平安等中央军因此势孤而大败,从此建文帝再也未能组织起任何有力的防御力量。
永乐五年,徐允恭被勒令自裁,年仅四十余岁。
如此忠孝青年才俊,却遇昏君,怀才不遇,空有报国之心,却报国无门。
号柳庄居士的袁珙也算大明颇有名气的奇人异士、著名相士,朱元璋自然知晓。
只是这铁铉、道衍和马三宝是什么鬼?
听都没听说过。
见朱元璋一脸莫名其妙的模样,朱标这才说道:“铁铉,国子监国子生,道衍,现为苏州妙智庵僧人,至于马三宝乃是宫中打杂的小太监。”
朱标接着说道。
这其中的马三宝便是后来在“靖难之役”中“数有战功”,大名鼎鼎“郑和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
“这三位我特地考察过,铁铉情刚决,聪明敏捷,熟通经史,成绩卓著,作为雄英的陪读,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马三宝,父皇,当年您击败元廷,在进军云南之时,将战俘儿童阉割成太监,马三宝当时便是其中之一,现在就在您殿中打杂,这孩子儿臣曾试探过,聪明忠诚嘴严通礼仪有才华,让他担任雄英的内官,儿臣放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