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谁说躺平的就一定是窝囊废(2 / 2)

“请父皇放心,常氏一向通情达理,与儿臣心心相印,倒是父皇你......”

朱标说罢,同样有些调侃的看向朱元璋,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老朱,貌似你老婆更不好搞定哦,加油哦,嚯嚯!

咱可没说要把锦衣卫建成冷血酷衙,也没说这锦衣卫指挥使就一定是酷吏!

咱现在需要的是陆炳这样甚至更胜陆炳的锦衣卫头子!

既然敢把自己的小舅子拉下水,自然有十足的信心调教!

“......”

朱元璋当即愣住,表情略显委屈!

朱标说的对,咱老朱家里的那位可比你家的常氏难搞多了!

咱还得好好想想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快搞定才行!

“嘁!到时候看你老子表现吧!”

“锦衣卫这事,到时候咱俩再认真议议。”

朱元璋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昨日,吏部呈上来了一份荐举各地官员的名单,咱看了一下,好家伙,几乎都是他胡惟庸的门生故吏!”

“可把咱给气惨咯!”

朱元璋说罢满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老大,对此,你怎么看?”

随后,朱元璋又想听听朱标的意见。

对于官员选拔这件事情,朱标一直是反对停止科举的,毕竟相对于科举,荐举的后遗症也不小!

经过几年的荐举,估计是产生的诸多的后遗症让老朱感到难受了。

“洪武元年,我朝开始酝酿和准备科举制,为充分发展教育基础,父皇诏令建立国子监,下令品官子弟及平民‘俊秀通文义者’充国子监生,洪武元年,父皇又诏令全国的州县都设立官学,作为天下士子的求学之所。”

“洪武三年,父皇下诏开科,以求解决官员选拔问题,望选出出政务能力强、道德文艺俱佳的人才。”

“然而,在经过几年取士的实践之后,科举选拔的人才与父皇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暂停科举,改为荐举。”

“但是,荐举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假公济私,亦无法保证人才选拔的质量,也未能达到朝廷选拔人才的目的。”

“科举和荐举都均有利弊,儿臣认为不可偏废其一,应重开科举,与荐举并举,两者相辅相成,疏通纳才渠道。”

朱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简单点来讲,科举选拔上来的几乎都是死读书的士子,实践能力差,荐举又怕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两边都纠结。

朱标原先还想说说对大明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但是想想还是暂且算了!

毕竟,咱现在还未完全掌控大明权柄,所以还不到时候。

而且,教育体制改革这种事情兹事体大,涉及国本,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是得从长计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