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我是谁?(2 / 2)

“之前看到恩公断发,在下心惊之下怀疑您的身份。直到那手伏虎棍一出,我就明白您的来历了。”不料陆文昭却从文搏反击鞑子的一招棍法上着手,说出自己看法。

“所以我说咱们是一路人,请看。”说完,陆文昭拔出佩刀反手背在身后,一掌前竖,脚步成弓,接着进步双手挥刀后呈防备姿态,连退两步返回原地。

动作迅捷连贯,极为简单直接,一看就是非常实用的军中战法还兼顾单打独斗。

这种姿势先是让文搏想起了在东洋的第一师团剑道馆里那位持田盛二师范的演武,细节中又有不同。

略一沉思,文搏很快将陆文昭的动作和自己尘封的记忆中所学枪术时看到的刀法结合。

“辛酉刀法!”文搏立刻叫出名堂。

陆文昭的于方寸间施展的刀法实在是太过独特,在这个时代可谓独树一帜,文搏怎能认不出来?

听见文搏叫出名头,陆文昭满脸自得,拱手朝文搏说道:“恩公果然大才,一眼看破我的出身,没错,我跟恩公师出同门,使的正是戚少保军中武艺!”

文搏大概猜出来陆文昭为什么觉得他跟自己是一伙的了。

因为文搏枪术基础全都是当年自学《剑经》和《纪效新书》得来,虽然后来跟各路枪术名家切磋交流,但是骨子里的根基没有大变,在陆文昭如炬目光之下,当然被认作戚家军的同僚了。

这个年代戚家军因为戚继光被万历不喜的缘故多遭排挤,故而军队被裁减分派至各处。但是只要军中老卒相逢,哪怕不曾见过,光看武艺就知道来历。

因此被陆文昭视作同伴也顺理成章,只是文搏向来不屑做藏头露尾之事,被人误会还是有些不好,不如早日说清免得日后不便,于是他解释道:“我这枪法确实是从戚少保兵书中得来,但我并非戚家军中之人,不过是一名误入战场的边鄙村夫罢了。还有,别叫恩公了,这称呼比文将军更奇怪。”

陆文昭有些急了,心想我都这么开诚布公,你怎么还搁这试探个没完?只好进一步解释道:“恩公……文兄,你有苦衷我自然明白。断发持枪,这路数别人看不出,咱戚家军里的能认不出吗?定是俞武襄那边的僧兵,说来确实不是戚家军,可咱们打断骨头连着筋,可不还是自家人吗?”

这里就得提及明朝两位著名将领,俞龙戚虎,俞大猷和戚继光了,两人麾下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军队,一般来说提及戚家军是如雷贯耳,但俞家军在当时也不遑多让。

只是俞家军平素以海战闻名,俞大猷死后,俞家军先一步战殁在壬辰倭乱当中,就此凋零,后世名声远不如戚家军。实际上在此时俞家军还是有些残留,大多是之前被打散分派到其他地方的军中士卒,为了避免难以融入军队,一般都不会提自己原先出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