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可是国内电影发展的新起点,国内也终于在这一年把电影行业定义为了一项产业。
国家实施电影行业改革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启动了院线改革,过去只有国有制片厂可以拍的电影,现在放开允许社会资本也可以投拍电影。
当然改革是需要点时间的,就如过去开电影院不赚钱,就算国家允许,也没有人会傻乎乎的拿自己的钱去为公共文化事业做贡献。现在已经有人看到了这块商机。
以前国内电影院几乎都还是国营单位,职工都是国家的主人。人家拿到了拷贝哪管什么版权啥的,只要能卖票影院就敢放。谁要是有意见就把全文化战线的职工饭碗问题拿出来说事,哪家公司敢蹦哒?以后人家文化系统集体抵制你!
这也是为何姚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却还要求着自己给陈莞的电影在贝壳院线上映支持。原因就在于此。
甚至电影院为了养活职工,都能干出白天搞服装展卖衣服,晚上才干本职工作放电影的事情。而且还能做为创收经验在兄弟单位之间交流,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赚点外快,改善一下职工的生活呐。
这是来自体制的制约,如果不改革,一切都还是偷偷摸摸死气沉沉,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但是现在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国家终于下定决心改革电影行业了。
杨帆借着贝壳广场的GDP诱惑,早早埋下了贝壳影院这条院线。到今年,国家开始院线改革,贝壳电影院终于可以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广了。这也正是今天,杨帆想要拍戏就写个剧本,然后就敢投资找人来开拍的底气所在。
因为自己有院线,哪怕拍出来的是烂片,也能拿到院线中上映。
如果自己没有渠道,想要借用文化系统的发行渠道,那制片方除非是国营大厂自己人,否则就算是姚昊也得求爷爷告奶奶。
算了,借鉴一个小故事,就当是怀念了。
男人之间的干架是必须安排一场的,校保卫队的办公室,能说会道的男主硬说对方在对他女朋友耍流氓。起因是女主打水时失手,男配英雄救美却是将女主搂抱在怀。这一幕掐被男主看到,于是误会男配在耍流氓。
最终不得不接受压榨,只能卖拷贝给人家,卖多少拷贝不全是看你的影片质量好不好,还要看人家买不买你的涨。而且最终人家实际复制了多少拷贝,发行了多少票房,那跟你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比如说男女主之间的矛盾,就将不会再是因为男主幼稚的一场拳赛,而是大学之后,来自另外一个男生追求女主的威胁。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可不是一句虚言,高质量的电影受追捧程度绝对火爆。只看这几年走进来的好莱坞大片的票房成绩,就可见一斑。
盘点着自己曾经看过的影片,有一部打着青春爱情电影的情怀片浮上杨帆的心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只要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好,上映大卖,那就轮到其它影院找上门来求购拷贝了。定价权和主动权全都到了自己这一边,话说难听一点,要是他们还打算按打发叫花子的价格拿走拷贝,自己作为制片方完全有底气回敬对方一句:慢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