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冰火之歌(1 / 2)

种种记忆在杨帆的脑海中飞快的划过。

时隔15年重启的《前传一:魅影危机》的确是狠狠的卖了一波情怀,全球票房超过了10亿美元。

而现在正在制作的《前传二:克隆人的进攻》虽然算是三部曲中最差的一部,最终好像也拿到了北美3亿票房,全球6亿票房的佳绩。

按说有着这样的保命牌,乔治·卢卡斯怎么会想出售公司呢?就算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发行再坑,《前传一:魅影危机》的分成到了卢卡斯影业也得有3亿吧。刨去1.15亿的制作成本,还有2亿的利润。而拍摄《前传二:克隆人的进攻》的成本预算是1.2亿美元,这么算下来,难倒卢卡斯影业有外债?

杨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工业光魔。

卢卡斯影业旗下的工业光魔是好莱坞最牛逼的特效公司这没错,但在这个特效大片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年代,特效技术还在电脑CG和模型拍摄之间摇摆的年代,要养活工业光魔是真的费钱!

如果说卢卡斯影业赚到的钱有一大半都砸在工业光魔里了,杨帆肯定是信的。现在的电影在特效上的预算本就有限,而98年时凭借一部《指环王1》爆火起来的维塔工作室又在强势挤压着工业光魔的市场,这日子怕是真难过。

要不是卢卡斯手里攥着星球大战的IP,99年拍了《星战前传一:魅影危机》续命,工业光魔恐怕早就关门大吉了。

如今的特效实在太烧钱了,一文钱一文货,每一帧的画面都是哗啦啦的美元砸出来的。以当下的主流电影拍摄手法,绝对是能够不用特效就尽可能的不用。

就算是《植物大战僵尸之僵尸先生》这种打着特效电影招牌的片子,也不可能如后世特效大片那样让特效从头战到尾。《植物大战僵尸之僵尸先生》105分钟的影片中包含了超过20分钟特效,这已经是良心制作了。

特效好不好呢?

当然是好,可是如今的制片成本越来越高,票房竞争又越来越激烈,连大型电影公司都不敢下决心倒向特效电影,只因为撑不起这种巨亏啊。

如1995年,连续制作出票房爆炸的《终结者2》和《绝岭雄风》等大片的独立制片公司卡洛克,就因为信心百倍的投资9200万美元拍摄的大片《割喉岛》,结果票房只回来950万美元,直接把卡洛克赔破产了。

这样的反面教材有很多,如《未来水世界》、《埃及艳后》,这都是让无数电影人都需要警醒的案例。

卢卡斯影业要不是为了拍摄星球大战,怎么可能弄起来一个工业光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