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话不惊人死不休,一句开技校把姚昊差点整不会了。
姚昊:“不是大哥,民办大学都有可能招不到学生,你一个技校能招到人么?”
杨帆:“转变一个思路啊,为什么一定要盯着学生从头培养呢?我们干脆像蓝翔技校那要,把学校开成电影工业技术学校,我倒是觉得这样更加适合我们的需求,也更加灵活。
入校的学生不在受年龄的限制,这样我们的培训课程设置也可以办的更加的灵活。比如说那些在横店跑龙套的群演如果想提升自己的演技,可以来我们学校上一个长期班。有了一定经验的演员如果接到了不熟悉的戏,也可以来我们学校来参加个对口的短期培训。
想要学灯光的,想要学特效的,都可以来报名相应的培训。只要我们把师资备好,把培训结束后的就业渠道安排好,就不愁没有人来学。
我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陈莞影业的下一部新戏,除了主要演员角色外,那些有一两句台词的群演都从启航电影技校中来挑选,你说我们的表演班会不会突然火一波?尖峰影业宣布下一部戏的主要演员都会从技校表演班中挑人,你说业内的影响力会不会大一些。
推而广之,以贝壳影院和贝壳网票如今能影响到国内那么多院线的影片上映,如果我在资源分配的时候稍微倾斜一些,特别照顾一下和我们有源缘的剧组和影片,比如说是我们技校出去的导演、编剧、主演,那就给更好的排片位置和展示位置。甚至剧组在使用幕后人员时中对我们的学生青睐,那么我的影院也会青睐他们的影片。你说这样技校会不会好一些?”
姚昊的嘴巴已经张得可以放进去鸡蛋了,他憋了半天才吐出一句话:“你小子这是真的想凭一己之力撬动整个行业规则啊。你知不知道这么搞会让多少人不爽你!”
杨帆:“知道啊,但同样也可以团结很多的新兴电影人。那些行业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把他们盘子里的蛋糕拿出来给我们分享的。现在我们自己把蛋糕做大了,为什么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我们又不排斥学院派,只要是真心做电影的,我们都欢迎。可他们硬要摆着一副指导的嘴脸教咱们做事,跪下才可以入行。我想说,咱还是各玩各的吧。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了,影迷和观众们是用脚投票的,作品好受欢迎才是硬道理,才能赢得更高的票房。”
姚昊的心理做着天人交战,一方面他觉得杨帆说的太好了,说的他都有些热血沸腾了。可是另一方面,他不是普通人,入行没有门槛。陈莞影业这一年来拍了两部电影,票房虽然平平,但是业内普遍好评。他也在为陈莞争取一座百花奖,如果现在扭头跟着杨帆战天斗地的,那陈莞的影后妥妥的要玩完。
杨帆自然不知道姚昊心里在想什么,他越说越觉得办民办大学就是鸡肋,出力还不讨好。反倒是办技校才是最适合贝壳娱乐发展的。
技校就是为成年人提高职业技术水平的,只找地方劳动局批复就可以开办。不像办大学有那么多的要求和限制,培养周期短,教出来的学生反倒是更可能加入电影产业,不想本科毕业生有太大的变数。
“我明天亲自去和HR区府谈一谈,如果得到支持,那这事就定了,学校名字拟改成贝壳电影工业技术学院,正好贝壳网上市圈钱回来后,把建校的资金给我报销了。如果怀柔有困难,那我就把学校开到临安或者金华去,那边离横店影视城近,同样不缺发展前景。”
听到杨帆的这话,姚昊就知道他是下定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