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海洋稻,海葫芦(1 / 2)

杨明很清楚恒基生物现在有多缺钱。

安雄新区的五百亩地已经谈下来。

贷款7.5亿,恒基生物的钱基本被掏空。

建设的钱还没着落呢。

这可不只建设实验室大楼,还要建设生物培育基地,甚至员工宿舍都要建设。

将来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加入,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就是一大笔钱。

因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争论,导致现在恒基生物的生菜项目无法赚钱。

所以L大肠杆菌和L聚合酶销售,就比较关键了。

有关部门培育L大肠杆菌,结果养死了,这个也怪不到陆恒,反正对外说法就是陆恒也是才知道这件事。

花了十亿买了个寂寞,恒基生物也很无奈。

大不了再提供几次L大肠杆菌。

当初十亿,就买走这项技术,其实恒基生物有些吃亏,这项技术的价值远不止10亿。

杨明必须好好谋划一下,怎么为恒基生物争取利益。

他这么卖力帮陆恒,自然也有自己的追求。

只有恒基生物发展得越好,他才有希望解决儿子的精神疾病问题。

这是遗传病,不解决将来他的孙子也可能中招。

为了帮助陆恒去南方站稳脚跟,杨明推荐了一位自己的学生,也是以前跟着袁老做事的人。

袁老在海南有水稻种植基地和实验室。

现在陆恒过去租用一下实验室,再和官方对接,划一片海域做实验,都需要提前沟通。

这时候就体现出公司有大佬的好处了。

杨明几个电话打过去,南方的事布置得妥妥帖帖。

陆恒只要将现在的实验样品,空运到南方,就能立刻展开实验。

三天后。

陆恒告别父母朋友,在王越等人的保护下,住进海南杂交水稻研究院招待所内。

这个招待所可不简单,是临海的小别墅。

以前就是为专家院士或者来海南度假的大人物准备的。

实验室距离这处临海别墅,只有十几分钟车程。

为了方便做实验,陆恒在杨明的帮助下,把别墅外的一片海域申请成为海洋稻临时种植基地。

大量鱼排浮桶被运到这片海域。

通过支架和浮桶,人可以走在圈起来的海域。

陆恒又雇佣当地人帮着搭建,最后圈了几亩海域,作为实验基地。

暂时还没有种植,陆恒的海洋稻还有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

陆恒在京城实验室,只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海洋中,植物不扎根在海底,怎么保持漂浮,最终是改造了水葫芦基因,让水葫芦适应海洋环境。

陆恒将红树林的基因和水葫芦结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