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仿照后世南方山村,用山里一根根粗大的毛竹中间打通,沿着山道凌空建起一条简易沟渠。
他让人在小湖边用山石建一个小蓄水池,一边连通竹制沟渠,利用高度差异,让水沿着沟渠流出山。
另一边找几根打通竹节的竹管伸进湖里,利用虹吸原理将水引到高处的蓄水池中,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流。
这种竹制沟渠做工简单,最大限度减少水流浪费,只要增减引水竹管,就能控制水量。
同样的原理,山里的水出了山,贾成仍然以竹为沟渠,不通过地面河道,将水引到屯田中间。这样每家每户就能在很短的距离内汲水浇地,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
这种简易高效的自来水系统,方法简单明了,只需要数百人十余日时间就可建成。贾成只是简单的作了几句说明,就让郡府工匠们恍然大悟,随即用热烈的眼光看着贾成,仿佛贾成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祇。
并且根据贾成的图纸,他们打开了思路,很快就延伸出不少更加有效的改进方法。
贾成把图纸交出去之后就不管了。他想的很清楚,劳心者治人,前世他当小老板的时候就很好的践行这条道理,从几十个人的小公司开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组织架构明明白白,让他省了不少力。
现在他手下有几万人,更加不需要亲自动手了。再说,他一手残党,出来烧一手好菜,论动手能力,随便拎出来一个工匠都能把他甩出几条街去。
扯远了......
其实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最主要就是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设立一个高效率运转的郡府组织机构。
数千年来,直到太祖建立新国家,中国历代朝廷一直奉行着两套管理体制。
皇权不下乡,其实就是汉朝开始施行的。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往往就是依靠强大的宗族势力维持安定平稳的统治。
不是说这套体制不好,种花家是个农业体系的国家,需要把农民牢牢摁在土地上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税赋就是依据这个原则制定的,人口一旦流动频繁,首先户籍制度就会出现漏洞,口赋收不上来。随之而来就是土地频繁流转,官府不知道找谁征收土地税,税源就不能稳定,朝廷财政当然得不到保证。
毕竟国家那么大,又没有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收集非常困难。而且绝大多数人不识字,离开户籍地就很难被找到,官府不能有效管理,就会造成社会动荡。
所以说不是朝廷不作为,把大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宗族。而是官府没有办法,只能用把人固定在土地上这样的笨办法实现其稳定国家的目的。
后世种花家为何能解决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把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改造成强大的工业国家,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绝对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高瞻远瞩的领导层充分研究透了各种因素,硬生生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有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