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粗犷少年似乎比较喜欢说话,继续道:“我叫孟获,南中永昌郡银坑城过来的,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王平,巴西郡和乐县人。”
“你是汉人?”
“不是,我是賨人。”
“哈哈,我也不是汉人,彝族的。那咱们都是建城有功才来这里读书的吧?”
“嗯,外祖父把名额给了我。”
“行了,以后都是一个屋子的兄弟了,有啥事尽管跟我说。”
孟获高兴的拍拍王平肩膀,又指着前面几个人道:“看见没有,那个带着大大银耳环的小子叫木鹿,八纳城的。这个大胡子叫杨绛,银冶城的,离我家不到两百里。高高瘦瘦的叫朵思,三江城的。还有那个胖胖的小子叫带来,八番城的,别看他长得不咋样,他妹子祝融可漂亮的紧。咱们这几个都是永昌郡同乡,结伴过来的,你就自己一个人?”
孟获是个自来熟,唠唠叨叨说个不停,王平只能嗯嗯的敷衍着,生怕被维持秩序的录事发现责骂。
没想到怕啥来啥,孟获说着说着兴奋起来,竟然吆喝着等报名注册完之后去太学外找地方喝酒,越说越大声。
“学堂之中,不许大声喧哗!”
果然,录事带着几个差役挥着藤鞭气势汹汹赶过来一顿乱骂,唬的这伙少年赶紧低头扮鹌鹑,才逃过一顿鞭子。
王平暗叫晦气,稍稍远离孟获,生怕再受到牵连。
好不容易一个个排着队进入监室,按顺序递上官凭文书,从书办手里接过一块刻着“外舍乙叁伍捌”字样的竹牌。
王平知道,这就是自己的身份铭牌,代表着太学生的身份,便郑重的把这块铭牌收在怀里。
等他们都办好手续,一个录事带着他们来到一处院落。
这院子四周围着丈余高墙,只有一扇大门可供进出,门边还建有一间小屋,有个五十余岁的老头守着,估计就是这院子的门房。
院子里有四排平房,每排十六间,共计六十四间宿舍。
西面靠墙建有厕所,供学生方便之用。
录事指着宿舍对学生们道:“这是外舍乙叁宿舍院,我姓周,你们可以叫我周录事,负责院里你们的起居纪律。若是打架闹事,违反规矩,就别怪我对你们不客气。
每间宿舍门口有编号,两人一间,你们按照身上铭牌入住自己的宿舍。
还有,每日三餐,学校自有定量,这是免费的,可去北面外舍食堂就餐。若是嫌伙食不合口味,你也可以缴费去小食堂订餐。
就是有一条,入学之后,除非假日不许离校,更不许夜不归宿,一旦发现,不管你是谁,皆开除学籍遣散回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