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这四个郡人口并不太多,从东到西分别为广魏、天水、南安和陇西,贾成准备逐步收复四郡,北上金城进击韩遂、马腾联军。
为了能够顺利攻取凉州,他一面派人携带天子诏书前往凉州治所陇县面见凉州牧韦端,表达朝廷要收复凉州的决心。
一面征召汉中、巴西、蜀郡等地精锐郡兵三万北上阳平关,受凉州都督甘宁节制,以待时机。
在军备上,数年来成都和郑都两地鳞次栉比的工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贾成那点粗浅的物理、化学知识让益州工业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花费数年时间和无数人力物力,和贾成不停的回忆、修改,终于建成年产千吨级的小高炉。
说起来可怜,贾成虽说大学毕业,但自己那点物理知识早就丢到爪哇国去了,唯有初中物理因为比较基础,他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就这个家庭作坊式的小高炉,后世不要说千吨级的,千万吨级的炼钢厂也早已被当做落后产能淘汰掉了。
但就是这个千吨级的,还是花费了贾成无数的精力和巨大的人力物力。
尽管如此,当首座高炉建成,那通红的铁水一泻而出,流入到一个个模范当中时,在场所有人的激动程度也足以让他欣慰万分。
年产两百万斤生铁啊,当今之世,又有哪个势力,哪个国家能做的到?
何况随着第一座高炉的建成,随后在成都又起了第二座、第三座,直到开采矿石不能满足炼铁所需为止。
到建安四年(199年),朝廷治下的益州已经可以年炼生铁近五百万斤,此时已经可以说傲视全球。
有了这巨大的钢铁产量,益州不仅在军事上可以达到五万常规野战部队和近十万地方郡兵人人披甲的程度。
还将铁器推广到民生建设中。
最主要的是农具铁器化和采矿设备的全面改进。
太学中舍以上便开始分科专修,几年来物理科涌现出了大量人才。
其中最耀眼的天才便是长平馆农家子扶风人马钧,他在传动机械方面表现出了很深的造诣。
在太学读书的数年时间里,他不仅改进了织机,使得织布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还在贾成所设计的水车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传动装置,使得水车只需一个小小少年便能驱动。
贾成听说此事后大感惊异,当即想起,这可是位三国时期最着名的发明家,科学大牛人。
他立刻亲自召见马钧,并且很有恶趣味的把他收为嫡传弟子,赐字德衡,亲自教导物理、化学知识,授予太学博士之职。
很快,马钧便在贾成的指导下不断改进民用器具,他改直辕犁为曲辕犁,使得深耕技术再一次得到飞跃。
在农田灌溉系统研究中,他发现沿大江大渠周边土地可以利用水车灌溉,山区梯田也可以引出深山溪水,但在没有水源的地方,便只能看着大片土地空置,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