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韦端以下,凉州众官吏齐声下拜致谢:“大司空英明,下官等铭感五内!”
受父亲示意,刺史韦康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卷简书,双手递给贾成。
然后道:“下官等依据凉州实情,就有关治理凉州各郡整理出三条对策,请大司空阅览。”
贾成接过简书并不急于打开观看,对韦康道:“韦刺史且先说说如何治理凉州。”
看着肃容而坐的大司空贾成,韦康没来由的感到一阵紧张,不过他随即想到这可是自家父子与众多凉州大族精英制定的策略,不说万无一失,也绝对是切实可行的。
父亲让自己献策主讲,就是为自己搭一条上达天听的康庄大道,只要得到大司空贾成赞许,那自己就是大功一件。
定了定神,他开口道:“治理凉州,其一为屯田;其二为连堡;其三为互市。此三策相辅相成,可定凉州永不叛乱。”
“哦?”贾成有些诧异的看着韦康,“愿闻其详。”
韦康见贾成似乎颇有兴趣的样子,顿时心中一定,知道自己说的应该有用,心中忐忑消失不见,开始侃侃而谈。
“下官以为,所谓屯田,可分军屯、民屯,与大司空益州之制略有区别。陇右四郡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加上南边武都郡,水源丰富,可做屯田。但这四郡地广人稀,纵有众多士族豪右聚民建堡自守,然土地贫瘠,出产仅供自给,无力奉养大军。
且察其地力,独门单户绝难靠耕种存活。故此下官建议四郡以豪族大户为长,聚合离散百姓,聚众力仿益州之制以为民屯。如此便可抵御天灾人祸,不使百姓饥馑。
陇上之地,阡陌不相连,易耕之地往往相隔百里。大军驻扎若靠民屯,则兵民皆饥。下官以为若大军驻扎,其用以防贼寇,取水草丰茂之地半军半屯便足以为之,此便为军屯。
军屯、民屯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则四郡不复贼手。”
贾成闻言不禁暗自点赞,韦氏父子可以啊,这不就是两千年后大西北建设兵团模式嘛。
即便到了现代,也是稳定西北的不二良策。
只不过把地方官员为主的民屯,换成更加切合实际的地方豪右大户为主,可行,绝对可行。
点点头,贾成鼓励道:“此为其一,且只是说了四郡。韦刺史,其余诸郡又该如何治理?”
韦康暗中抬眼观察,见贾成面色舒缓,便接着道:“其余诸郡土地较四郡更加贫瘠,下官以为军、民之屯稍减规模,因地制宜鼓励汉民放牧牛羊马匹。
这样一来,若是加上连堡,每隔十里建一土堡,内设军士、狼烟警戒盗贼来袭。一城遇敌,则狼烟四起八方来救,贼人便无所遁形,凉州各郡固若金汤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