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铁骑校场演兵(2 / 2)

马的蹄子有两层构成,和地接触的一层是一层大约2-3厘米厚的坚硬的角质,上面一层是活体角质。马蹄和地面接触,受地面的摩擦,积水的腐蚀,会很快的脱落,钉马掌主要是为了延缓马蹄的磨损。

马蹄铁的使用不仅保护了马蹄,使得战马使用时间大大加长,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

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

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

因此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

高桥马鞍的出现,马鞍两端从平坦转为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

马镫的使用,它通过固定双脚提供横向稳定性,同时在马鞍的协助下将人和马结为一个整体,使骑兵利用马匹的速度进行正面冲击成为可能。

这三样装置的使用,贾成相信他部下骑兵战斗力绝对无人能比。

最主要的是,他把刘备手下两员虎将关羽和张飞拐到手里,作为这支五千人骑兵部队最好的冲阵武将。

关羽、张飞两人都是河北人,精于骑射。关羽的特点就是进攻速度超级快,要不然在另一个时空中也不会在敌军部队重重保护下,带着部下骑兵突然出现在敌军中军帐下,一矛刺杀敌军主将颜良。

而张飞的特点是猛,他作战喜欢猛打猛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支骑兵主将贾成也有了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中郎将段煨。

段煨将门之后,凉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之侄,善于驱使骑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

关键在与段煨出身西凉军,与贾诩、贾成叔侄天然算是老乡,同一个派系嫡系手下,用起来更加放心。

与另一个时空不同,刘备人生经历还不足以使他拥有太多的野心。衣带诏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未来政治资本,更多的是恐惧和害怕。

以至于他不敢将此事告诉手下几个兄弟,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收服许褚,怕一旦泄露,被许褚出首举报,所以连同关羽和张飞都没有透露。

毕竟刘备失败后,是贾成和朝廷接纳了他们这伙败军。当初在汝南时,贾成派来的官吏也给他们立足汝南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

怎么看,作为关羽和张飞来说,大司空贾成对他们都是仁至义尽,优待有加。

这次出征西北,还惦记着他们几个一身艺业无处发挥,从大哥手里把他们要过去建功立业,这是何等的恩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