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尚请命(2 / 2)

当天色渐亮,兀骨突将淳于琼首级插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出现在阵前,袁军终于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淳于将军被阵斩了!”

最前面的一处袁军方阵中,几个眼尖的士卒看到淳于琼首级,大声惊呼起来。

随即“轰”的一声夺路而逃,有的跑向后营,冲散了好几处己方步兵方阵。

有的干脆跑向两边,翻过寨墙,跳进湍急的灞水,只想着逃离战场。

哪知道跳出寨墙,外面还有大批敌军列队布阵,不消片刻,便被蜂拥而上的敌军击杀。

就算有几个幸运的士卒躲过追杀跳进河中,也随即被翻滚的河水冲的无影无踪,有死无生。

等到天色大亮,残存的袁军将士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敌军士兵数不胜数。

一些脑筋比较快的袁军将领见已不可能击退敌军,便趁着敌军还没攻到后营,带着部下转身向山上关口跑去,躲进武关关城。

剩余的袁军反应过来想跑,却已经被对方包抄了后路,只能放下兵器跪地请降。

徐晃并没有让麾下各部趁机攻城,毕竟这条山道虽然比东面的平缓许多,但向上仰攻损伤必多。

况且将士们打了半夜仗,体力消耗极大,不宜持续作战。

只要占领了袁军山下大营,已经等于完成了大半攻取武关的战略目标。

武关关城位于少习山上,险峻是险峻了,不过它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山上缺乏水源。

先前淳于琼在山下河滩夹角处立下大营,将主力大军安置在这里,就是保证武关水源不被断绝。

灞水、丹水水流湍急,渡水作战极其艰难。在山下河滩边立营,只要有足够存粮,便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袁军在关城内囤积了足够一年所用的粮草,正常情况下足可保证关城不失,使得袁军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淳于琼在袁绍麾下领兵多年,虽无赫赫之功,却也少有败绩,深得袁绍信任。

他驻守武关之后,将立营舆图送往袁绍本部,所有人都找不出丝毫破绽,袁绍本人更是来信称赞其“用兵老辣,不失名将之风”。

可惜坏就坏在淳于琼本人身上。

他过于骄傲自大,觉得袁军纵横天下从无敌手,此次八十万大军西征,区区益州偏僻之地,自然一战而下。

且武关关城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名,他麾下兵精粮足,防御工事滴水不漏,谁能攻的过来?

更令他放下戒心的是,当他一进入武关,远在百里外的上庸令孟达便立刻送上降书,并不时派人送来酒肉美女,一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姿态。

若不是主公袁绍严令他固守武关,不许出兵南下。在淳于琼心里,早就拿下了上庸、西城等周围数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