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他一面甄别俘虏,招降袁绍手下的文武官员;一面令鲍出派出大量细作前往邺城,趁着袁军大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城内人心惶惶之际,将投降自己的官员家属偷偷送回汉中。
至于袁军降卒,他并不打算把他们押回汉中,而是准备拿下关中之后,让这些人从事恢复关中经济的劳作。
他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这十几万降卒自然就能适应劳作,成为新关中百姓。
至于挑选其中青壮加入贾成部队,他根本都没想过。
要知道贾军士卒都是在益州百姓中千挑万选择优录取的,大部分中下级军官还要经过军校学习,考核及格才能加入部队。
这和袁军部队组成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在益州,能够加入部队成为贾军士卒,这是一种地位极高的荣誉工作,绝不是其他地方强征入伍,通过战争洗礼存活下来的那些所谓精兵可比。
若是非要比较,贾军中任何一个中下级军官论理论水平,都能超过袁军中校尉以上将领。
说实话,贾成还真就看不上这十几万降卒。
他一向信奉精兵政策,认为兵不在多,只要足够精锐,便能打败任何敌人。
在他心目中,作为野战部队的正规军,人数只要十万左右就足够了。其余如郡兵等地方部队,在将来也都属于裁撤范围,最多挑选一部分转职成衙役、保安等维持地方治安的机构。
只要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除了边军,要那么多消耗国帑的部队做什么。
三日后,贾成留下一万人,令老将黄忠镇守盩厔城看好俘虏,兼任粮草转运使。
自己亲率五万大军,渡过渭水与徐晃汇合,向长安城进发。
......
再说袁绍乔装打扮,假作士卒带着二十几个亲卫逃离小树林,一路向东仓皇逃窜。
走了一日一夜,终于进入长安地界。
袁绍认定长安已经落入徐晃手里,不敢进城,便打算绕城而走。
手下亲卫劝道:“主上,我等身无分文,又无粮草,根本走不回河北。不如卑下寻机进城,用咱们战马换取一些粮食衣物,假扮成流民,或许还能混过关去。”
袁绍不放心,怕亲卫有异心通报城中守卫捉拿自己,迟迟不肯应允。
亲卫急了,悲声道:“卑下兄弟二人皆在亲卫营,兄长在林中随蒋统领为主上引开追兵生死不知,卑下如何敢叛主投敌!主上若是不信,卑下愿以死明志!”
说完抽出刀便要抹脖子自尽。
好在身边几个同僚眼疾手快,七手八脚把他的刀夺了下来,纷纷劝袁绍:“主上,我们这等装束,哪里瞒得过贾军。张五兄弟也是为主上打算啊。”
袁绍自知理亏,但此时他病体未愈,又加上连续骑马狂奔又累又饿,说话都很是费劲。
只好勉强说句:“去...吧,小心...点。”
张五倒也是个中直汉子,对袁绍真是忠心耿耿,二话不说打马便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