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观海社的读者一定会因为徐适之的离开而流失一部分。
其次,观海社手下作者的文他都过了一遍,确实还没有能在徐适之有了扛起旗帜的,不出意外的话,十月份观海社可能就连万年老二的宝座都要保不住了。
最后,就是他手里这篇小说了,方远和王泽话说得没错。周舟也是为了观海社的发展,就是更加激进,杨斌从不怀疑他对观海社的一片赤诚之心。
杨斌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条岔路,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一个问题。
姜陵尚且不知因为她,观海社编辑间已经有了火气,主编也正陷入两难境地。
姜陵正在家中写《农家子青云路》的第二回。
上回写到顾安想要读书的想法如同深水炸弹,搅得顾家鸡犬不宁。
最后还是顾家爷奶,以一己之力压下了所有人的不满,最终觉定分产不分家,以后各家只需要上交一半的收入,先供顾安去村里童生那里读两年,最后哪怕没有读书的天赋,能到镇上当个账房也是好的。
顾安读书的钱走公账,以后家里的孩子只要是长到了顾安的岁数,都去读两年,钱同样走公账出。
顾家爷奶各自做着各房的思想工作,说人要看得长远一点,家里有钱了不要挥霍,投资孩子读书是条正道。而且柿饼的制作方法是顾安偶然发现的。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忽视他的功劳。
顾家在顾家爷奶的努力下成功稳住了,顾安也成功地踏上了读书的道路。
接着就是顾安读书的天赋被老童生发现,顾安也不负所望,刻苦读书的样子顾家所有人的能看见。
顾家长辈也发现了顾安可能还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心里也有了改换门庭的期望,转变了思想,变得更加支持顾安读书了。
到了老童生自觉已经没什么可教顾安的时候,就举荐顾安到镇里找白秀才读书,顾家就此又产生了分歧。
姜陵写到这里就停下了,她得早点睡,因为明天柳枝叫她出去一起看商铺。
“母亲已经想好要盘个什么店了吗?”姜陵好奇地问道。
“已经有想法了,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从熟悉的入手。我身无长物,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一手还算过得去的绣工。我打算盘个布庄。自己平时的绣品也不至于被人赚了差价。”柳枝这话就是在谦虚了,姜陵从出生到现在身上所穿的衣物都是柳枝裁剪的。姜陵也颇为认同柳枝的审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