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急眼了(2 / 2)

五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韩坤都是得利的一方。

有这如此多的好处,韩坤根本没有反对的理由。目前,唯一让韩坤比较担忧的则是项目的迅速推进,临时工的培训有点跟不上。

不过,倒也不是什么大事。韩坤主管的三产属于服务性质的产业,综合来看要轻松了很多。也比生产性质的三产更容易上手,更简单一点。

至于产生的效益,也会比生产类的三产业务更高。

回到办公室后,韩坤没有急于将这件事告知寻建祥。而是寻找相关的资料,准备做一个符合要求的规划。

根据原有的方案,修改的地方其实不是很多,主要是缩短工期。本来一年内能完成20幢左右的住房,现在则需要四十多幢住房。

而商铺和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如此情况,需要同步进行。

缩短周期后,工程推进的细节,则由住建科完全把控。只要按照预定的期限内完工,韩坤并不会去插手具体的事务。

连续两天的时间,韩坤赶出了最新的方案。等新的方案上报吴国斌那边,吴国斌也迅速跟住建科姜建国展开了谈话。

工期的缩短,无疑增加了住建科的工作量。姜建国自然也是百般推脱,甚至是提出了各种苦难,以此来否定这样一份方案。

事实上,姜建国根本没有意识到厂领导的态度。

一旦厂里的领导想要贯彻执行,岂是住建科能阻止的。即使姜建国有再多的借口,也抵不过厂领导的坚持。

经过吴国斌短暂的协商,方案最终得到了姜建国的认可。只是工作量的增加,使得住建科的成员挑灯夜战,为后续的工作做着准备。

同时,综合科的新方案传开之后,迅速得到了等待住房职工的高度赞扬。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有来自厂里职工的褒扬,自然也有部分人贬低韩坤的人品。其中就以总务处郑友军副处长最为恼火,对韩坤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这段时间自行车厂的销量连续受挫下滑,本来想得到吴国斌的支持,在商业街讨要一个店面,以便将自行车厂维持下去。

就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被韩坤反对不说,还被吴国斌抵触,心里能顺畅才怪呢!

现在,商业街项目刚落实下去还没一年,韩坤不仅得到了处里的支持,还得到了厂里的支持。

要说心里不痒痒,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说心里不嫉妒,那说明你不懂人性。

郑友军羡慕嫉妒的要死,但又不能从这方面找韩坤的麻烦。而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道:“吴处,处里再不给点支持,自行车厂就真的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