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艰巨的任务(2 / 2)

展销会是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窗口,韩坤根本没时间去管产销分离的推进,只能优先处理展销的相关事宜。

跟吴国斌沟通后,韩坤再次叫上了宋运辉,一行七人又赶往了南方某市!

产品是有优势的,不管是质量还是价格,都优于目前国外的类似产品。而且,这还是国内准备出口的第一款变速自行车,弥补了国内出口产品的短板。

到展馆后,韩坤依着跟对外贸易中心谈好的情况,大众车厂的变速自行车出现了1981年度9月份的展馆。

说实话,这两年随着外部形势的转好,到国内的外商也多了不少,陆续赶来的外商均了解了产品的基本情况。

只是外商的目标产品均为纺织品或五金工具,跟大众车厂展示的产品不一致,并没有带来相应的订单。

时间一天天过去,韩坤脸上的希望也逐步转变为失望。要是此行不顺利,后续怕是只能优先考虑国内市场。

进展不顺,韩坤并没有灰心,反而在对外贸易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拜访了所有参展的外商,寻求一个内在的突破。

效果也很明显,感兴趣的外商并不多,主要还是外商此行没有自行车的订单,更多的事寻求纺织品和五金工具的合作。

有时候或许真的是命,韩坤读不抱有任何希望了,结果在展馆又碰到了六月初见到的那个外商。

他不仅带来了五金工具的订单,还从韩坤这里下了一个1000辆自行车的订单,瞬间把棋走活了。

意外的结果着实令韩坤燃起了熊熊烈火,一下子冲向了脑门,说不出的高兴!

现阶段还是刚开放的时候,和国外的合资厂还在洽谈中,也没有建立。而国外的投资也是少得可怜,根本没有建立起来有优势的民用轻工业。

现在有外商一下子下了1000辆的订单,属实来讲影响力不小。不仅对外贸易中心给与了关注,就连部里也下了表扬和通知。

三个月的生产周期,外商一点都没有犹豫,果断签订了合同。经过三产管理中心讨论之后,韩坤果断的下达了招聘临时工的通知。

现在既要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还要满足外商的生产任务,没有足够的工人那肯定是完不成指标的。

三产有了创汇的订单,吴国斌也是忙里偷闲赶了过来,说道:“小韩,出口创汇的任务很艰巨,可不能有半点差池。”

“现在经过厂里相关领导的一致决定,产销分离的事情正式通过了,希望你可以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韩坤满意之际,也说道:“吴厂,保证完成任务。现在生产任务已经按安排下去了,回头我再去南边的商品交易中心看看,争取将咱们生产的自行车向更多的外商推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