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拿外商的订单,这是应有之意,根本都不需要吴国斌来提。况且,就目前的出口的情况来说,吴国斌属实有点着急了。
有因必有果,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能让吴国斌亲自关注这个问题,则必然有内在的原因。本着对工作的负责,韩坤还是问出了心里的疑惑,说道:“吴厂,这事很急吗?”
吴国斌心里确实有事,对韩坤也没有掩饰,说道:“水书记月底就要去北京脱产学习六个月,厂里的工作暂时由费厂主持。”
“这段时间水书记不在,管理中心的工作怕是很难开展!”
理论上来说,水书记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升职是预料中的事情。现在厂务工作交给费厂长主持,厂里的墙头草怕是也会随风倒。
之前一直被水书记压了一头,相对而言费厂长在厂里的话语权都很弱。等水书记去北京学习之后,费厂长怕是会物极必反,找回之前的威严。
恰好总务处是郑友军在主持,费厂难免会打三产管理中心的主意。
虽然费厂一时拿吴国斌没有办法,但是收拾韩坤还是很容易的,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帮韩坤的办法。
现在趁着水益海还在学习期,没有正式调动,韩坤可以明目张胆的通过出口创汇把位置坐稳。后续哪怕费厂有意见,也只能暂时忍让。
毕竟出口创汇是厂里的难得亮眼的地方,费厂也担心搞出夹生饭。到时候别说是厂里有意见了,怕是部里都会责问。
这算起来也是费厂比较忌惮的地方了,同时又能保住韩坤现有的位置,不至于被费厂给调换了职务。
说起来,这也是韩坤的短板,无法逾越的事情。作为一个外地人,在厂里的位置还是不够稳,只能靠吴国斌来维持。
明面上的事情,道理显而易见。
韩坤也不傻,知道水益海怕是不能长久,早做打算才是王道,说道:“吴厂,那我这就去准备!”
形势不太好,韩坤只能想办法保全。等出口创汇出了成绩,费厂那边即使想换人,也的思量一下创汇的事情。
当然,创汇可不少小事,万一搞砸了,费厂能不能坐稳位置也难说。
见韩坤心里跟明镜似的,吴国斌也放心了许多,调整了一下情绪,才说道:“这次去南边,主要是商品贸易中心。问问你小舅子,要是不耽误课程,还是让他过来一趟。”
“没个英语翻译确实不行,还是不能疏忽了!”
大众商贸的人才梯队还没培养出来,而销售团队也在紧张的培训中。短时间内可用的人才太少,只能拉宋运辉来帮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