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交换
按照正常逻辑来讲,宋运辉的事情仅仅牵扯到了韩坤,跟吴国斌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别说帮宋运辉出头了。
奈何逻辑是讲循环的,通过韩坤的关系网,最终还是影响到了吴国斌。
倒不是影响吴国斌的工作,而是影响韩坤和吴国斌的关系。单从工作关系来看,两人就是上下级的关系。一个是领导,一个是下属罢了。
但你要是再深入了解一点,就会发现两人并不仅仅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有着很重的利益关联。
韩坤的身上不仅打着吴国斌的标签,还是吴国斌在总务处的重要抓手。而对于吴国斌也是如此,是韩坤在领导层的重要合作对象。
关键时刻,不仅能互相助力,还能互相合作。
事实上,费厂也是知道这一点,才有了否决宋运辉入职金州厂的事情。就是希望通过宋运辉的事情来增加吴国斌的顾虑,达到让步的目的。
毕竟韩坤是吴国斌的重要助手,要是宋运辉的事情黄了,两人难免会产生嫌隙,离心离德,达到离间的目的。
当然,离间不是主要目的,重要的还是吴国斌的让步,尤其在厂务会议上的让步。
吴国斌也正是猜到了这点,才接下了这个事情,准备跟费厂好好聊聊。达成目的固然很好,可万一搭不成,也算是给韩坤一个交代,或是想别的办法。
韩坤离去后,吴国斌琢磨了一会儿,还是从柜子里拿出了一罐茶叶,准备适度的配合费厂的工作。
一是,韩坤的情绪要照顾到;二是,厂长负责制的优势太大了,等制度正式执行,费厂的事权怕是很难阻扰。
在心理上,吴国斌等人可以继续排斥强势的领导,但是在工作中,最终拿到拍板权的费厂,怕是会有更多的人观望。
一味的排斥终究不是长久之道,还是要缓和的。
如果是从外地调过来的新人,基本上没啥问题,毕竟在金州厂没有自己的班底,想要翻盘的可能性很小。
而费厂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是在金州厂工作了十多年的老人了。虽然长期被水书记打压排挤,但终究还是有自己的班底的。一旦吴国斌这边冒头,很容易成为出头的椽子。
固然没办法将吴国斌调走,但是完全可以在资金使用上出难题。
这些事情想清楚了之后,吴国斌也没了继续杠下去的意思,果断带着茶叶赶到了费厂的办公室。
费厂这段时间确实受了很多窝囊气,但是从厂长负责制的消息传过来之后,费厂的形势一下子就变好了。
等进了办公室,吴国斌也没有提宋运辉的事情,反而聊起了工作,说道:“费厂,忙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