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是技术革新成功,则不只是产能的增加,还有技术的提升,真至还会倒逼其它国营化工厂迅速跟进新技术的引进,这无疑有着重大的示范作用。
孰轻孰重,相关的领导还是看得清楚的。再加上水益海对金州化工的了解,想必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部里的论证会议刚刚结束,费厂就从部里得到了准确的消息。都没顾得上发火,匆匆将刘总工叫到了办公室,说道:“老刘,部里已经传来了消息,老水可是一点都不留情。”
“已经组织了部里的专家就前沿技术张开了讨论,我估计长则半个月,短则八九天就会有明确的结论。”
上次部里考察之后,刘总工就意识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心中多有不甘,也对水益海的搅局充满了不信任,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也无力阻止,看来还是得去部里据理力争。”
“老费,这事不能迟疑,厂里必须尽快得到部里明确的说法才行。要是让老水这样继续瞎搞,FRC技术的引进怕是会成为空中楼阁。”
费厂也是这个考虑,考虑了一会儿,才下了最终的决定,说道:“老刘,你先准备一下资料,明天一早我们就去部里,可不能让老水继续瞎胡闹。”
两人的在乎的东西不一样,但是目标是一致的,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默契,属于殊途同归。
从费厂的角度而言,他只是想阻断水益海对金州化工的影响。毕竟水益海在金州化工有一大堆拥趸(拥护者),很有阻断的必要。
而在刘总工而言,则是不同理念的争议。刘总工私心杂念不多,主要是出发点不同。相对而言显得有点保守,有那么一种保一争二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保证国外技术的顺利引进,同时增加产能。而不是单纯的选用国外前沿技术,而忽视了金州化工现有的技术实力。
两种不同的理念,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也发生了相互之间的争议。
当然,虽然有诸多方面的争议,但是刘总工对发起者宋运辉并不是很排斥,只是对宋运辉的选择有那么一种不信任。
究竟是技术的选择,还是对水益海的选择,刘总工一时无法搞清楚罢了。而对宋运辉下放车间,也是这种因素在起作用。
得到了费厂明确的决定,刘总工也算是放心了,说道:“行,我这就回去准备。”
次日,费厂和刘总工乘坐火车赶到部里汇报工作,争取拿回技改的主动权,否定水益海背后的操作,免得FRC技术夭折。
技术方面的事情,韩坤了解的不多。他是做后勤工作的,本身也没想过参与到技改的争议中,这事最终的拍板权还是在部里和技改小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