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稷下学宫(2 / 2)

其实稷下学宫不仅仅是齐国的最高学府,也是齐国国君询政、论政的地方。

原本齐威王期望,利用天下贤士的谋略智慧,为其完成富国强兵、争雄天下的政治目标。因此齐威王不惜财力物力,实行各种优惠,招揽天下有识之士。

可惜如今的齐王建,是个废物,不懂如何利用手中的宝物。而君太后看似精明、贤惠,还处处喜欢与秦国的宣太后做对比。

但她本身又无宣太后的政治智慧,她目光短浅,安于现状,不懂所谓唇亡齿寒。

这些时日通过与田颖的沟通,姬冉已经清楚,自己原身出生那一年,也就是君太后刚当政的时候,秦国攻伐赵国,夺取三城。

赵王也刚登基不久,向齐国求救。如今的秦国恐怕已经是四代尽争锋,气吞天下,指日可待。

面对此等局面,君太后不但不合纵连横对抗秦国,反而与秦国交好。

同时不支援赵国,要求赵国“必以长安君为质“。

后来,赵国迫于形势,不得不“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师乃出,秦师退“。

而前两年,自己刚搬进登华宫的时候,却是历史著名的“长平之战“爆发。

齐国却坐看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可以与秦一战的国家,被白起生生屠灭。

“这君太后真是误国呀!”姬冉在心中感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嬴政应该是长平之战的第二年出生的,也就是我比嬴政大了6岁。”

君太后处理七国纷争的时候,竟然以小时候家中邻里间的矛盾做比,以此处理。最终有了“事秦谨“的国策。

据《战国策》记载,秦王派曾派使者拿着一套玉连环送到齐国,让君王后“解此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

这则故事,既说明君王后有些小聪明,也反映出了君王后对其他诸侯国的态度。

试想,一套环环相扣的玉连环,暗指各诸侯国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若各诸侯国联起手来,秦国也难以对付。

所以,秦王才用象征各诸侯国唇齿相依的玉连环,来试探强大的齐国,而君王后用铁锤将玉连环击碎,无疑表明了不与其他诸侯国联盟。

到了稷下学宫之后,姬冉先是去拜见了荀子。当然拜见荀子姬冉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到目前为止姬冉也还不知道自己身处哪个世界。

先秦太过神秘,就算是《风云》先秦时候也是高手层出,不过不论是哪个超凡世界,荀子一定是这个世界的天花板级别。

所以姬冉想看看如今的荀子是什么样的修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