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沈周,我们聊聊(2 / 2)

革明天子 破贼校尉 1134 字 2023-05-09

“在下从京师里来,在南京官场上还认识些人。还请石田先生把原委细说一遍,看看还有什么转圜余地?”

沈周看了看朱见深。

虽然年少,不过十余岁,但是穿着华贵,气宇轩昂。后面跟着的众人,像是教师、管事和护卫之类的,非富即贵。

说不定真有什么转机。

“公子有什么只管问,在下会一一细说。”

朱见深指着不远处的茶馆,“石田先生,我们去那里坐下来说。”

等到大家坐下,伙计把茶水都端上来,朱见深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石田先生是世代粮长?”

“没错。从在下祖父时开始,沈家便担起本粮区的粮长一职。”沈周答道,“那时还是洪武爷在世,粮长由本地多粮多丁者担任。我们沈家是长洲世家,有良田上千亩,家族人丁兴盛,顺理成章地成了粮长。”

“当粮长很苦吗?”

“苦?”沈周长叹一声,“洪武永乐年间,里甲粮长,必定是地方有名望、平日行义,被众人共推者才得以担当,当时有乡官之誉,充任者皆以为荣。家祖家父还曾教诲在下,以能充粮长为贤,而不慕科第之荣。”

听到这里,刘健转向朱见深,颇有感触地说道:“殿下跟我们讲过里甲粮长在国朝初期,利国利民的益处,可见一斑。”

沈周忍不住看向朱见深,来不及细想,只是顾着自己的情绪说道:“殿下说得没错。里甲粮长此前确实利国利民。里甲之编,均其户口,可举纲以知目;首长之役,择其望族,如以臂而运指,意甚善也。”

“可是到了宣德、正统年间就不行了,里甲粮长成了赔钱的差事,要命的苦役。里甲户口纷纷逃亡,粮区秋粮年年收不足,全得里甲粮长垫赔。一年又一年,十几年下来,金山银海也赔得倾家荡产。”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李东阳和刘健异口同声地问道,然后两人对视了一眼。

“什么原因?”沈周微张着嘴巴,呆呆地想了一会。

“在下想来,大概有几个原因吧。一是各里各甲的人丁,田产数十年来,变得太多了。有的人丁减少,甚至绝户。有的贫困,田产变卖一空。可是上面还是按黄册鱼鳞图来征役收粮。”

“数十年来,黄册鱼鳞图一直没更改过?”刘健瞪大了眼睛问道。

李东阳看了他一眼,出声答道。

“按祖训,黄册十年一更新。洪武和永乐年间的黄册,都真实有效,被称为铜版。但是宣德、正统年间的黄册,无非是把上一回的黄册抄一遍,年龄加十年而已。所以大明七八十岁的高寿之人,比比皆是。”

“这些黄册,就是一笔糊涂账,二三十年累积下来,十有七八都是假的,被人称为伪册。真正有数的,是各县户房里的白册。”

沈周感叹道:“这位小哥是明白人。白册就是户房那些掌案书办吃饭的家伙。”

李东阳得意地仰起头,看了看刘健,继续说道。

“至于鱼鳞图,更是一笔糊涂账。永乐年间清丈过一次。后来宣德年间又在部分布政司清丈过。正统初年,有御史上奏,说鱼鳞图年已久远,需要重新大规模清丈一回,内阁议了几次,最后不了了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