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六代机的剩余难题(2 / 2)

“那是一种舰载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能够以Ma6~8的速度飞行。

采用两级推进设计,第一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器,第二级为使用液体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

周易略微的介绍了一下。

随后开始介绍道其他的内容,

“变形技术是第六代战斗机气动布局的一个潜在的发展方向。衲

即通过改变外形,实现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最佳气动性能,

从而提升飞行性能、扩展装备功能、提供高经济性和作战效能。”

“这也是我们需要克服的技术,不过这块内容将会由之前负责的人做,

至于需要的绘图软件与数学几何原理,会有渝高院人工智能所与数学所的教授进行密切合作。”

第六代战斗机还不能变形也就不配称之为第六代战斗机了。

现在人才、设备、技术都已经到位,变形设计也是毫无问题的。

一旁的李院士是负责这个板块的,接过周易的话说道:衲

“随着智能材料与柔性蒙皮技术的发展,变形技术的实现方式逐渐从F一14变后掠翼采用的机械变体技术向智能变形技术转变。

智能结构与传统机械变体装置相比,具有结构轻、可连续无级变形、可柔性变形等特点。”

周易对于第六代机的了解也很深刻,毕竟发布了任务,而且设计又与几何相关,

故而补充说道:

“现有及在研变形技术我觉得可以主要针对机翼、边条、舵面等升力面与操纵面,采用以下变体形式:

1改变机翼展弦比、后掠角、机翼面积等平面参数的变形;2机翼三维变形;3机翼前后缘柔性舵面;4机翼主动弹性变形与变形翼梢小翼;5自适应变形进气道;6其他布局结构变形。”

李院士对于这个方向研究很深透,与周易相互补充说道:衲

“周教授说得一点没错,可谓是精辟至极。

如波音公司F/A—XX所采用的是鸭翼布局,与主翼在一个平面,可以同时实现偏转与前后合并。

如果要进行格斗,就打开鸭翼,提高格斗性能,而实施巡航的时候,则可以合并为一个机翼,减少雷达覆盖面,提高隐身性能。”

二人一边说,台下的这个方向的教授与专家用笔与纸开始记录,

军方的人也点了点头,这些教授专家是真的有东西。

周易与李院士关于这个问题,

说了两天才堪堪结束,从理论设计到实验设计,到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各方面储备知识等,衲

足足说了两天,才有了一个大致可行的方向。

第三天,周易与十来个主要搞第六代机的院士聚在了一起,还有几个军方的高层,

“周教授,今年有机会制造出第一台六代机吗?”

众人看着周易,目光之中全是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