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没错,从建筑的体量、形制、色彩、用材上确实能看出古代皇室有关礼制的规定。比如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这三个地方分列于行政区主殿仁寿殿的周围,分别是当年慈禧太后、光绪帝以及光绪帝的后妃来颐和园休憩时居住的地方。
堂在古代私家园林中一般是主体建筑,为园林的全局中心。到了皇家园林,堂虽然不再是全局的中心,但从规格和重要性上来讲仍然要高于馆。从名义上讲,皇帝是九五之尊,自然应该住在形制更高的地方;慈禧作为朝廷的实际掌权者,又有礼法上更高于皇帝的地位,所住的地方当然也只能是堂;至于后妃们,只好委屈她们一起住在馆里。”
周晓白看着侃侃而谈的张维扬,发觉自己越来越看不懂眼前这个男人。都是同龄人,他是哪来的这些知识储备。
“海洋,你是从哪里了解的这些?”
“看书啊,我以前就对建筑设计很感兴趣,前些年还想过以后考进清华,拜入梁思成大师的门下。”
张维扬这话倒是不算撒谎,对建筑设计很感兴趣是上辈子的事情了,要不然他也不会当那么多年建筑狗。
至于什么考清华,拜梁思成为师就纯属扯淡了。
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先生倒是仍健在,提起他的名字纯粹是张维扬在扯虎皮做大旗。
听到梁思成这个熟悉名字的周晓白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我听说过梁思成,他是林徽因的丈夫。我之前读过林徽因写的诗,十分优美。”
张维扬点了点头,道,“林先生也是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八宝山公墓的主体建筑格局就是由她设计的,她与丈夫梁思成都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此外,她还参与了景泰蓝工艺的保护工作,对于景泰蓝工艺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好吧,在张维扬的脑海中,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专家,知名建筑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
到了周晓白这里,可能这些头衔都没有一个民国名媛林徽因的丈夫来得重要。
毕竟早几十年的民国时期,林徽因和徐志摩、金岳霖等人之间的轶事可是为时人所乐道。人们也更能记住这些名人之间的风流韵事。
人们往往记住了林徽因先生当年写下的诗集《你是人间四月天》,却忽略了她也是一位建筑学家,在专业领域的能力可以与其丈夫梁思成比肩的。
“原来是这个样子。”对于林徽因的事情,周晓白显然更感兴趣。
张维扬介绍道:“他们两家人是世交,少年之时初相识,成年以后又一同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成婚以后,夫妻两人志趣相投,历时十五年时间对全国两千余处古建筑进行调查,并完成了多篇论文和报告。后来又因为战乱随学校从北京辗转到长沙、昆明、宜宾等地,两个人在这段困难时期互相扶持、互相鼓励。正是这一切经历,造就了他们未来事业上的辉煌……”
听过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以后,周晓白面带憧憬地说道:“真羡慕他们夫妻的感情,能够一起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
“我们也可以啊!哪怕从事不同的工作,也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共同谱写属于我们的未来。”张维扬拉住了周晓白的小手,双眼深情地看向周晓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