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战前琐事二
关于《春秋围棋协会》,召集国内围棋同仁并考评授予段位的事情,在炎振东、秦川和沪上一众围棋高手的大力主持和努力下,以及里见甫和诚田有志等人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历时五天也最终尘埃落定。
秦川记得,还是在几年后,也就是民国三十一年的抗战期间,已经是八段的濑越宪作和吴大师这一对师徒八段,以及桥本宇太郎七段、井上一郎四段这两个濑越的弟子,作为民间交流访问再次来到沪上,同沪上围棋国手交流后,还向部分国手赠送了日本围棋界段位,那可以看做是国内围棋界里首次有棋手拥有了段位,虽然这个段位是日本的。
而这一次的晋级赛,毫无疑问在国内围棋界首开先河,此次晋级赛后,棋手们不仅会有自己的组织,更会有代表围棋水平的段位出现。
由于段位制在国内属于初创阶段,又加上筹备和晋级赛时间短而且紧凑,评测肯定存在不科学,甚至也可以说过于草率,但这毕竟属于已经先有了“鸡”,此后才会从容生出“蛋”来。
这一次是国内第一次大范围汇聚众多围棋国手与沪上,并第一次在国内实行段位制,不仅创造了民国围棋史上的几个第一,还让秦川有几个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让秦川第一个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赶到沪上的各地棋手竟然仅有不到二百人,而且年龄偏大的棋手居多,四十岁以上的棋手竟然占到总人数的一半还略多,而三十岁以下的棋手仅有区区六十余人,二十岁以下的竟仅有两人。
对于秦川的失望,顾如水和潘朗东的解释是,造成前来沪上参赛的棋手数量过少,应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一次时间过于仓促,只有半个月略多一点的时间,许多小城市的棋手们应该是没得到消息,或者是得到消息的时间过晚,甚至乡间的棋手估计根本就得不到消息,这件事的解决办法,看来只能等到明年再想办法。
另一个原因,就很可能是一些棋手家境贫寒,还要糊口养家,又对自己的棋力没有足够信心,也就没有成行。
这两人的解释,秦川基本认可,也在心中暗暗打定主意,如果这个围棋协会能办下去,他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召集来更多的棋手到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