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请参考赵大上位的过程。
大家不会以这个借口反对,皇帝说了嘛,团结为要,而且江家确实忠义无双,但是底线是不能让的。
万一呢?
“陛下。”陆秀夫说道:“陈翌北上救援扬州功劳更大,且精通海战,待其回转,询问张枢密意见不迟。”
马廷鸾说道:“如今国朝船只行于海上者不计其数,北去日本,南至天竺,无所不至。
且温州粮食皆依赖海上来,开发流求更离不得海船,而江都统不知海事,不宜为同知。”
见这么多人反对,赵昰也不好强推江洞庭上位,只得说道:“如今大军顿足不前,除了天热、缺粮,河流阻拦也是一大困难,更需加快水师建设,是以水师出身的枢密院同知势在必行,诸卿可有合适人选?”
如果有,怎么可能召江洞庭回来呢?
但是大家就是不同意江洞庭上位,而江洞庭自己也坚辞不受,就让赵昰很无奈。
“既如此,诸卿商议。”赵昰甩手走了。
陆秀夫跟上,到了僻静处把大家的担心说了。
赵昰却不以为意,说道:“诸卿担忧不能说错,毕竟太祖因此得位,然国朝三百二十年,深得人心,莫说江家忠义,便是别有心思,又能有几人追随?”
江家的人设、行事准则就是忠义为先,篡位可是坏人设的事情,能不能得逞不知道,社死是肯定的。
陆秀夫说道:“陛下,人心难测,不可不防,且江洞庭不过二十八,陛下即以其为枢密院副使,如今战事不绝,功劳必多,以后又当如何呢?”
功高震主,赏无可赏,君臣情分不再,只能杀了。
而杀一个江洞庭,江璆江钲以及江家旧部可能留?如今可是兵为将有的年代!
猜忌链一旦形成,完全无解,只能杀,所以历代皇帝杀功臣,大多是一杀一大片。
“其实朕有过思量,此事不难解决。”赵昰说道:“东南各国多大岛,功臣可为实封亲王,便如周时故事,公以为如何?”
周朝天子居中间,诸侯王分封边疆开疆拓土,同时保护天子,是以天下越来越大,陆秀夫认真思量片刻,觉得居然真的可行。
当初周行分封制,是因为中枢对边远地区鞭长莫及,后世的世界殖民时代虽非分封,类似分封。
如今也是同样的问题,比如拿下占城,从临安出发,来往一次三个月,有什么事情发生,中枢根本来不及反应。
陆秀夫说道:“若陛下把此事说与诸公知,诸公必然奋发!”
赵昰回去,把打算推行分封制的构想说了一遍,然后又道:“中原不可裂,然中原人多地少不可解必然往外。
流求往东万里有陆地,堪比中原大地,万里海塘之南,大岛众多,再往南,亦有一大岛,可养千万人。
中枢鞭长莫及,与其变作秦汉之交趾,不如授予有功之臣,岂知不会变作今日之闽粤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