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立刻说道:“公德高望重,安定临江非公不可,此去定为贼人所害,余宁损千军,不愿公伤丝毫。”
柴延七十有八,驼背,老眼昏花,看着就像要入土的样子,何以让文天祥如此重视?
此人年轻时不满朝廷昏暗,愤而离开太学,只在乡间以教书为乐,至今六十年。
国朝三百二十年,临江军仅得三进士,皆出自其门下,遍观州内,但凡识字者,莫不是其徒子徒孙。
巩信突袭市汊镇,文天祥随后领兵进入临江军,柴延主动带路,全境无抵抗,皆降,而那些豪强都捏着鼻子配合分田,潜逃者甚少。
威望就是这么高。
柴延道:“为万世计,岂吝残躯哉,些微薄名,亦不足挂齿。”
“此话休提。”文天祥摇头。
他要是敢把柴延送了,临江军上下就敢把他送了。
“老师,吉侯。”柴延身后一个平平无奇的年轻人出来,说道:“学生白身,岳丈亦在丰城内,可保无忧,当走这一遭。”
他叫丁录,柴延关门弟子。
柴延摇头说道:“尔若不幸,衣钵何继?”
“山河飘零,遍地膻腥,汉家不振,天命何膺?”丁录反问一句,又道:“老师失学生,尤有千万学生,学生失老师,何处可得绝学?
若学生不幸,老师当著书立说传之后世,以免教化大道失之传承。”
柴延叹道:“也罢,为师即刻动笔,只往上天垂怜,多给一年。”
师徒商议既定,文天祥要派军兵护送,丁录说道:“卫士随行,阖城皆知宋人来,但有一二顽贼,即死也!”
于是,丁录一人往丰城而去。
目送其离开,文天祥叹道:“身继绝学之辈,郁于定例不得用,诚为可叹。”
旁边,罗开礼接道:“待其归来,或可上禀朝廷给予特例。”
父子、岳父女婿,但凡有一方仕元庭,另一方闲置,为的是防止相互勾连刺探机密,丁录老丈人
符炳信为打捕提领所提领,丁录就不能出仕。
当然,若是有大功、足够分量的保证人,可得特赦。
柴延在临江军威望卓著,但因为其不写诗,不写书,不交权贵,出了临江军声名大降,不够做保证人。
只说丁录到了城外,对城头守军叫道:“吾乃符提领讳炳信第三婿,今日来投,乞报。”
因符炳信地位不低,守军不敢疏忽,立刻去通报。
不一刻,符炳信赶来,发现真是自家女婿,急令放下吊篮接上来。
丁录上来,就见老丈人给守军塞了一锭银子。
打发了军兵,符炳信赵清芝埋怨道:“兵荒马乱之际,如何就敢孤身上路?若是遭难,置三娘于何地?”
“岳丈息怒。”丁录说道:“三娘暂居草庐,无可忧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