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鸿本就很欣赏萧凌云,现在见他表现出色,立马提拔他为统领十人的什长。
按照大明的军兵制度,军属卫所的军官从小到大依次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由五军都督府统辖。
兵属营的军官则大为不同,从小到大依次为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由兵部统辖。
萧凌云获得的虽然是最低级的军官职位,但也令其他新兵羡慕不已,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也开始积极训练,这让秦鸿更加满意。
四月六日,也即两天后,秦鸿一行人赶到了镇羌堡。
镇羌堡占地不小,外墙高耸但坑坑洼洼,到处都是豁口,由此可见镇羌堡曾遭受过多么激烈的攻击。
萧凌云想到自己即将入驻这座破破烂烂的堡垒,心情忽然变得沉重起来,边境堡垒不像内地卫所,随时可能有战事发生。
由于镇羌堡守备两个月前战死,买官当上副守备的秦鸿刚来到镇羌堡就成了镇羌堡内最大的官。
不过,也正因为秦鸿这官是买的,原先驻守镇羌堡的大小军官大多对秦鸿阳奉阴违,这让秦鸿非常郁闷。
萧凌云没有太关注堡内的权力争夺,抓住一切机会向战场老兵学习战场经验,同时狠抓麾下十个士兵的训练。
萧凌云之所以如此急切,除了想要尽快提高本领杀敌立功外,还因为他感受到了危险的迫近。
自去年多尔衮、岳托率军击败蒙古宗主部落林丹汗部,将整个草原纳入后金帝国版图起,不断有后金骑兵在大同、宣府两大重镇外围游弋。
镇羌堡作为大同镇的外围堡垒,自然也有后金骑兵游弋,可镇羌堡内的守军却并不怎么重视。
秦鸿的家丁亲兵刚到镇羌堡没多久,又缺乏实战经验,有所疏忽还算情有可缘。
可原先镇守在这里的守军并不缺乏经验,他们也不太重视,这给萧凌云的感觉便是这些守军如同镇羌堡的外墙一般破败了。
如果用更准确一些的话语来形容,那就是这些守军的精神气随着上一次战败垮了。
如果后金军一直游弋不进攻,他们这个状态倒也问题不大,但后金军会一直不进攻吗?
显然不会!
靠人不如靠己,萧凌云只能努力学习战场经验并训练好手下。
之后的半个月时间。
当其他守军都是三天一训甚至五天一训时,萧凌云身先士卒,带着麾下十个士兵每天一训,练得热火朝天。
训练之余,萧凌云会设法了解部下们的思想动态,他不是很懂驭人之术,能做的只是以诚待人。
萧凌云会真心帮助部下解决难题,视每一个部下为手足兄弟。
因为这个缘故,即便在萧凌云麾下训练很辛苦,萧凌云的部下们也没有抵触他,而随着接触时间变长,萧凌云的部下们遇到难处都愿意跟萧凌云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