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方勇和汪泉听冯海东所说,他们在心里会忍不住觉得,冯海东是不是在故意搞什么噱头?
什么父子俩一起写文章,用不同的视角相互去映照。
这怎么可能轻易办到呢?
尤其是方勇和汪泉会觉得,冯启帆还只是个孩子,一个小学生哪怕是平时阅读很多,写出来的东西应该也还是小孩子大白话而已。
所以方勇虽然把稿子接过去,但他心里没有抱太大希望。
当方勇把稿子从头到尾给看了一遍。
方勇从一开始看得很快,到后面看得越来越慢。
到最后他看完了陷入一阵沉思。
汪泉坐在旁边看到主编捧着稿子陷入沉思,他不禁有些好奇?
到底冯海东和儿子一起写的稿子,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汪泉疑惑不解的时候,突然看到方主编把稿子递给自己。
汪泉伸手把稿子接过去。
接下来,汪泉同样越看越感到有些惊讶。
稿子并不长,而且就像方勇和汪泉心里所想,冯启帆所写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小孩子的一些大白话。
读起来也是符合一个孩子的口吻。
但如果把冯启帆的作文,和前后冯海东的文章衔接起来看,会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感觉。
如同冯海东给出稿子前说的,整篇文章衔接的非常好,用成年人来的视角和孩子的视角,同时去描述了一件事。
虽然孩子所写部分用词造句很普通,但这种朴实无华中却饱含情感。
那是一个孩子在目睹父亲为了家庭努力做生意的辛劳后。
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发自内心为自己父亲感动和骄傲。
衔接文章前后冯海东自己的阐述,还有他对儿子这篇作文的一些评语。
这种父子间用文章相互交流,看起来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方勇和汪泉读了之后会觉得,这应该就是父子之间该有的样子。
父子间用这样一种类似朋友口吻以文章形式交流。
方勇同样作为父亲,他心里很羡慕,甚至是有一点点嫉妒冯海东。
汪泉没有孩子,但是也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感受到那份父子交流的情感。
文章要说文笔有多好?
还真的是不能说有什么文笔。
可能这样一篇文章不适合放在文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