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赵毋恤(2 / 2)

想到不久前自己因为铸刑鼎的事情,被孔丘批判,赵鞅心中就无比憋屈。

辛莫最后一句,让赵鞅感到十分好受。

“说起孔丘啊,之前我铸刑鼎,他还和各个诸侯国的大夫们说我们败坏礼法,还说什么‘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赵鞅苦笑:“我有时候想,我这件事是否做错了。我本想反驳,可是又不知该如何向他们说明。”

辛莫道:“晋国之前,孔丘称为‘古之遗爱’的郑国正卿子产,也做了这件事。同样遭到了职责。”

“是啊,就因为子产做了这件事,我们晋国大夫羊舌肸还书信一封,好好劝解了一番子产。”赵鞅对这件事也很熟悉。

“那中军佐大人应该知道,子产大夫是如何回复的?”辛莫反问。

赵鞅道:“当然知道,子产回信‘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子产认为他已经到了非做这件事不可的地步了,他没有和羊舌氏争辩,也没有过多的解释。子产认为这件事对郑国好,他就做了。从来不去想别人如何评价他。而您可以看一看,子产铸刑鼎后,郑国如何?”

赵鞅沉默一会,豁然开朗。

“郑国经子产之治,商贾如同潮水般涌入郑国首都,国民富裕,鲜少再见争端,故而子产被称为贤相。”赵鞅道:“我既然效仿子产,又何必在乎他人的看法,只要晋国强盛,我背负一点骂名又何妨?”

“中军佐所言极是,我认为铸刑鼎之功绩。或许唯有十年,甚至百年之后,诸夏各国方能明白。”

“哦?辛君这样认为?”赵鞅显得十分惊奇。

“是的。我们再说子产改田制时,第一年国人无不谩骂,第三年却又无比拥护。可见此等国之大事,能事先预见者又有几人呢?孔丘一心想恢复周礼,却未曾想过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当中,他又怎能知道后来十年、百年之事呢?故而我觉得无需拘泥于古人之法,中军佐大人也无需烦恼。”辛莫道。

“好好好!”

赵鞅连连拍手,辛莫所言,正说到他心中了。

“辛君,明日我赵氏准备秋狝,辛君可否一同前往?看看我们赵氏子弟有无出众之人?”赵鞅热情地邀请。

周人重视田猎,农闲之时,都要组织国人进行田猎。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是四次比较大型的田猎活动。

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军事训练。

辛莫自然没有拒绝。

能得到赵鞅的好感,可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晋侯应该在本月望日进行燕饮,招待各位,这段时间王室的诸位大夫应该都没有什么事情,辛君可以在晋国好好游览一番。”

董安于说道。

辛莫心中不由得一喜,这样一来自己可能有机会去见鲁侯了。

酒过三巡,辛莫告辞了赵鞅,朝着自己的住所走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