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辛国的权力分割(2 / 2)

蘧伯玉已经活了八十岁了,一眼就能看出来辛莫对自己说的话,并未完全赞同。

辛莫沉思片刻,说道:“所谓圣君,自然不可能代代出现,将民生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圣君’身上,恐怕很难实现。”

蘧伯玉愣了一下。

这些事情,他不是没有想过,事实上他已经八十岁了,早已经明白很多事情是改变不了的。

尤其圣君这种事,根本是虚无缥缈的,甚至上古三代那些圣君的事迹,也很有可能只是后人一种美好的想象。

“如果我坚持宣扬礼乐、仁义,教化万民,让官员以身作则,作为国人的模范,选拔爱民的官员,这样能否成就治世呢?”

“管仲曾说过,仓禀实而知礼节。如果不懂得让生民吃饱、安居,谁又能安心去学习那些礼仪呢?”

“那么治国首先要重视农耕,让国人生活富足?”

“至少应该做到这样,才可以说教化民众懂礼仪,识礼乐。而不是民众懂了礼乐,肚子就能吃饱了。”辛莫道。

“这……治国也并非让国人吃饱肚子这么简单。”

“可吃饱肚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辛莫郑重地说道:“礼乐教化,自然很重要,可是先生试看,如今诸夏各国,莫不说那些野人和奴隶了,就是普通的国人,一年有多少次能够吃上肉呢?辛苦劳作一年,收获能勉强果腹,已经算是不错了。如果遇到灾年,恐怕连果腹都做不到。”

辛莫是一个很实际的人。

高屋建瓴地政治改革,他现在做不到。

他倒是认为应该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等到国民能吃饱肚子了,自然会有人想办法推动社会的变革。

“这等言论,我倒是听一些司职农事的官员说过,他们认为保证天下稳定的核心就是开垦农田,让万民吃饱。”

辛莫知道,蘧伯玉所说的这些官员,其实就是诸子百家当中“农家”的先行者。

诸子百家为士人的学问,而这些学问追溯源头,都是来自周王室各种官吏的学问。

“无论是谁人施政,都应当以民生为根本大事,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不能称之为圣君。”辛莫道:“至于如何让保证民生安稳,则需要一群,而不是一个优秀的官员。”

“这些官员,又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自然不能像是如今的世卿世禄制度。”辛莫道:“孔丘曾说过‘因材施教’,我觉得任命官员也应当如此,让所有有才能的人,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这才是施政者的职责!”

“不让世卿世禄……这件事你真的做得到嘛?”蘧伯玉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即便我不做,再过几十年一百年,也会有人去做。到那时,这样做的国家自然强大,而不这样做的国家,恐怕要被吞并了……”

蘧伯玉摸了摸胡子,对辛莫说道:“我听闻辛国的朝廷,和其它国家有所不同?老夫可否请教一下。”

“岂敢。”辛莫躬身:“我们辛国官吏的任命,确实和其它国家有所不同,我们辛国所有的官吏,都不是世卿世禄之家!”

“果真如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