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博洛回师(2 / 2)

熊汝霖神色一黯,随即直入主题道:“吴首领,可否助我渡江?”

“只要抗清,吴易愿为抚台驱使。”

“真乃大义!”

两人没有多言,当即便开始组织大军摆渡登船。

吴易部大船不多,但中小船只众多,直到天色深暗,熊汝霖部全部上船完毕。

太湖水师满载着援军朝着常州府境内无锡方向驶去。

此夜,大风呼号,风雨甚急。

熊汝霖在船舱中和衣而卧,辗转难眠,于是便起身,盘坐在小案前,点起蜡烛,找来笔墨,铺开一张丝绢,凝思片刻,便下笔写了起来。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事或难遥度,人殊未易知,此去江阴战,凶险恐难回,马革裹尸日,吾妻泪莫垂......”

投笔拭泪,熊汝霖难掩相思之情,默默吹干了丝绢上的墨汁,小心的将其收入怀中,吹灭了蜡烛。

剧烈摇晃的船舱里,卧听风吹雨,迷迷糊糊中,铁马冰河入梦来。

......

檐角,水帘雨幕,玉珠断线。

江阴县衙察院,正堂之中,坐着三人。

主位之上,坐着一男子。身着蓝色圆领布袍,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其座侧后,有一随从怀抱大刀,昂首挺立。

东西两侧,分坐两人,东边之人身着绿色团领公服,胸前缝杂花补子,头戴乌纱帽,浓眉杏眼,长脸高鼻,一脸忧郁。

另一人,亦是团领绿衫,小杂花补子,面如冠玉,两弯前清后疏眉,一双卧蚕流波眼,样貌清瘦。

“也不知程璧此去能否求来援兵......”坐在东边,满脸忧郁的江阴典史陈明遇叹息道。

堂外的雨声令他心中烦躁至极,常州府宗灏督千余清军屯在了城西夏港镇,不攻也不退,只是每日遣人来探查情况。

看样子是在等待清军主力。

“发往杭州的书信也不知道朝廷收到了没有......”坐在陈明遇对面的清瘦男子也是惆怅万分。他是江阴训导冯厚敦。

之前朱常淓收到的江阴求援信便是他亲笔写的。

清军派了游骑遮蔽了江阴四周,所以他们也不清楚那封信是否安全送到了杭州。

气氛有些沉闷,见左右两人情绪似乎有些不稳定,坐在正位之上的男子起身走到了堂前,伸出手,接了几滴雨水,感受着手心中的冰凉。

“程璧求援,希望终究渺茫,听闻多铎兵进杭州,朝廷恐怕也自身难保,咱们啊,还是不要期待太高。”阎应元甩了甩手中的雨水,温和的安慰着陈明遇和冯厚敦。

阎应元本来是前任典史,他在任期间,能力出众,颇得民心,曾击退了来犯的海寇顾三麻子,离任之时,百姓们甚至在社学之中为他画了像以此留念。

所以当江阴县官尽散的情况下,作为现任典史的陈明遇便第一时间想到了智勇双全的阎应元。

在与城中诸人商议之后,所有人一致赞同请阎应元出山,领导江阴县抗击清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