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陶明的发疯,范洪心中也忽然反应过来,微微张口,心中惊讶不已。
三家落水,独你于家抽身,休想!
堂上,蒋德璟面色忽沉,一言不发。
方以智也低头沉思起来,随后扭头看向了曾樱。
曾樱却是不以为意,命兵卒将所有人都暂时羁押在后院,并严加看管。
待堂上清静下来,曾樱起身走出堂外,唤来了几个京营把总,从他们手中要来了朱之瑜下发的捉拿名单,转身走回了堂中。
他将名单分给了蒋德璟等人,众人看了起来。
“嘶~这上面,竟然没有写于家!”
“这是怎么回事?”
“朱御史这是什么情况?”
众人都敏锐的发现,这份捉拿名单之上,可没有写平湖于氏。
曾樱自然是早就发现了问题,潘朗方才忍不住的叫喊,已经说明了于家才是这一切最大的推手与组织者。
是朱之瑜疏忽了,还是有什么别的隐情。
严起恒捏着名单,反复观看了几遍,忽然,他想到一个细节。
那就是京营回报之中,提到了海盐县走漏了一人,工房典吏,于柏谷。
这个人,他姓于。
巧合?但在严起恒看来,一切的偶然都是有必然因素存在。
于家没有在名单之中,这个于柏谷也提前躲过了京营锁拿,这说明,于家早就对此有所准备了,而且准备的十分周全。
可是巡盐御史朱之瑜忽然发难,这是没有定数的,于家难不成会未卜先知?
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明,有人在给于家提前通风报信,这个人可能在朝中,且消息灵通。
严起恒顿时皱起眉头来,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觉得自己早该想到的。
被朱之瑜扣下的那批私盐,是运往杭州的。
这么大的数量,如何进入杭州?
对方能这般有恃无恐的走陆路入城,杭州,一定有他们的关系。
如此一来,便也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王氏商行能在杭州盐业一手遮天这么多年,还能肆意哄抬盐价,扰乱秩序。
通了,这么一想,所有的事情都串联起来了。
严起恒将自己所想,向众人讲述了一遍,所有人都恍然大悟,但同时也看到了于家的实力。
潞王监国不久,他们的手还是伸进了新组建的朝堂,实在是厉害。
内阁大学士蒋德璟当即唤来笔墨,亲笔修书一封,命京营快马星夜送往杭州内阁。
于家能早有戒备,定然是躲在朝中的这只老鼠透漏了京营动向。
精明的于家知道朝廷出动了军队,所以料想到了今日局面,早早就抹除了整件事中于家的身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