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始吾识公时,目故有疾(1 / 2)

潞王监国二年,正月初一,江西前线。

闽督郑森率军八万,破袭了赵家围,击溃了前来争夺的清军柯永盛部,取得大胜,追歼无数。

南昌清军大震,柯永盛果断放弃了赵家围,彻底龟缩在南城城中,不再遣军外出。

驻扎在昌邑镇的清军黄山部,得知赵家围被闽督攻破的消息,军心浮动,人心惶惶,更有甚者,脱营逃离。

黄山无奈,锁闭辕门,勒令各部坚守营寨,严管士卒,无令不得擅动。

他断定,郑森一定会率军杀来,因为他是郑家的叛将,于情于理,郑森都不会放过他。

明军势大,黄山心中忧惧,于是向已经自鸡笼山移驻建昌县的副将李国英发去了书信,请求后撤至芦潭,与参将张应祥合兵一处,以备敌袭。

李国英斟酌再三,认为昌邑不能轻弃,赵家围已失,若是再丢昌邑,则鄱阳湖西岸,将彻底为明军所控制。

届时,明军水师便可往来纵横,水陆协同。

明军一旦顺着鄱阳西岸北进,部署在南昌周边的兵马,就会陷入明军的三面重围之中,十分危险。

所以李国英没有答应黄山的要求,而是令他务必死守昌邑,广筑壕沟寨墙,多设拒马陷阱。

主帅有命,黄山不敢不遵,只能心情忐忑地等待着郑森率军打上门来。

自明军水师全歼左梦庚部水师之后,清军鄱阳湖东西两岸,便逐渐失去了联络,被明军分割包围。

征西将军焦琏调京营李长祥部五万人马及总兵金声桓部五万人马,会攻都昌。

同时,鄱阳湖中的各路水师也有所调动。

驻泊在柴棚镇休整的大明靖海水师各镇自湖上发动对都昌的进攻。

驻扎在棠阴镇的张名振部挥师北上,占领位于鄱阳湖西岸,庐山东麓的南康府星子县。

攻占了星子县,就相当于在南昌与都昌清军的背后,埋下了伏笔。

既能阻截九江与清军各部的湖上往来,又能根据形势,灵活行动。

太湖水师则直取芦潭,控制章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口。

章江向南,流经吴城镇、昌邑镇、以及南昌新建县。

南昌城就在章江之畔,明军一旦控制芦潭,水师便可自鄱阳湖走章江,直趋南昌城下。

明军在经过了数日的沉寂之后,大规模的调动令清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原本驻节在乐平的焦琏也率踏羽营前移至鄱阳县,坐镇指挥。

提督张家玉自乐平前往广信镇守,接替了留守广信的太湖水师副总兵吴易,开始全面着手处理地方庶务,恢复地方民生。

面对明军即将展开的新一轮进攻,洪承畴为保九江不失,率督标两万,急匆匆自都昌赶回了九江防守。

他将都昌交给了护军统领伊尔都齐镇守,令其务必坚守至少一月。

明军水陆协同,四面出击,洪承畴已经有些招架不住。

返回九江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朝廷八百里加急呈奏江西情况。

同时,又向坐镇庐州合肥的大清镇南将军陈泰发去了告急文书,请陈泰出兵相助。

他的手中已经再无可以调动的兵马,只能向江北求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