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莫须有的信息,怎么离谱怎么编。
郑重其事的写完,又认真的看了一遍,赵眘把这封密信盖上印戳,呈给了赵构。
“父皇,儿臣与二哥故意交好,实乃不得已。”
“因为,儿臣发觉了二哥的不正常,才铤而走险,欲帮父皇尽快查证。”
“儿臣表面与二哥交往密切,正是为了套取他谋反的秘密,以及证据。”
亲自举报他勾结金兵,绝对能把自己撇清关系,从这件事情里摘出来。
“赵眘我儿,果然不负朕望,聪慧,且孝敬。当赏。”赵构左掌中的钢珠滋卡一错,皮笑肉不笑的封了赏。
赵眘已满身是汗,因为赵构赏给他的,是绢。
绢,也是常被皇上用来赏赐大臣的,但至少百匹才拿得出手。
赵构赏给他的,只是一匹。
而且外加一句:“老三啊,能收集到老二谋逆的相关罪证,你的功劳不小。”
“可是,父皇依然寝食难安啊。因为,那个老十,是不是风生水起得过了头?”
赏我一匹绢,烦恼老十太过了?
这是,要我去劝老十收敛点,还是要我去杀了老十?
做得不好,就让我上吊算了?
他猜不透赵构的心思,只得顺着台阶,谢恩退出。
……
赵袥在收复的县城中,颁布了新的税收政策,所有的赋税一律减半。
百姓们感激莫名,无数人流着泪说,十殿下送给他们的,是一场及时雨啊。
赵袥也派了农尊到各地帮助百姓指导和播种粮食,增加他们的收成。
如此一来,百姓感激之余,征兵工作也顺畅了不少。
因为入了赵袥的部队,不但可以减轻家里的粮食负担,还免税收,还统一发放衣物。
应征入伍,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尤其是赵袥的军队是奔着收复汴京的目的而去,这让无数人沸腾了收复山河的热血。
原来只有两百人的队伍,加上义军,现在已经迅速扩张到了五千人。
正准备前往海州,赵眘却突然带着一拨人,空降一般出现了。
他猜不透父皇的心思,决定先试探着找老十的麻烦。
然后再看皇上的反应。
“父皇给你的封地是在汴京,楚州可不在汴京的辖区内。你在这里死赖着不走,难不成是想把这里也划为你的辖区吗?”
看着他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赵袥知道多说无益,准备乘船直接去海州,反正本来也是准备离开的。
不料赵眘不乐意了,这么多的船放在这里。
而且这些船,一看就不是普通工匠能造得出来的,若是做商用的话又可以挣好大一笔,便死活不准他们乘船走。
“凭什么不让我们乘船走?这些船都是我们亲自造的。跟你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郭嫣然怒止圆瞪,忍无可忍。
“当然是因为这些船在我们楚州境内了,那就是我们的。再说了,你说这些全是你造的,有证据吗?没有的话就乖乖把它们留下来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