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闻言也严肃了起来,在凌州想做什么事抗住压力就是了,到了外州情况可就不同。
这事儿...
六房典史被齐齐下狱,衙门里其他的小吏顿时群龙无首,在郑沧海带头下一众选择和官府合作的士绅主动站了出来。
先是在衙门前对着来往百姓宣布他们作为凌州士绅代表,接下来将全力配合官府追查走私粮食、打杀官兵的贼人,然后还劝起了衙门的小吏。
小吏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六房典史纷纷被抓,知府知州联合本州士绅,这种压力任何一个生活在凌州的人都扛不住。
没费什么力气这些小吏就都把自己知道的事全说了出来,尽管没什么重要的线索,但架不住数量够多。
每个人提供的信息都是一片片拼图,陈平拿着这些抄录下来的信息一个个进行对照、印证,而在另一边,以杨安国和唐浩名义联名写就的书信正在快马加鞭的送往乾州和江州。
他们的目标,正是此前几次三番勒令杨唐二人迅速结案以及不得波及到凌州士绅的乾凌道监察御史,还有江南巡抚!
凌州,琮邢府城。
尽管通过各种手段得到了凌州士绅胥吏的支持,私运案的进展也不算顺利,除了线索不足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凌州下面的一部分县令也与此事有关。
而对于这些县令,杨安国和唐浩却不能用对付胥吏那样对待他们了。
有这样一帮家伙在下面阳奉阴违,调查追索自然是困难许多。
就在陈平一筹莫展,觉得只能等到乾凌道监察御史和江南巡抚那边有了突破,再从外州倒推时,刘庚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公子,凌州周边的几个州这几日都有不少商队运送货物前来,我暗中调查过后发现这些商队和白家龚家都有密切的往来!”
听到这话陈平坐不住了,这是什么?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难掩的兴奋涌上心头,不过须臾后就被深深地疑惑压倒,陈平眉头逐渐紧锁,察觉到了异样。
现在凌州风声这么紧,十万石粮食激起的浪花大到传遍了江南数州之地,按理说对方应当收紧人员切断联络,甚至有可能撤走大部分人员去到周围的州暂避风头。
怎么会在这会儿还要与外州进行联络,并且继续运输物资?
难道他们就不怕被顺藤摸瓜,葬送整个凌州的人员吗?
陈平冷静了下来,开始穷尽脑汁思考,而在这时一旁的刘庚似乎跃跃欲试,纠结了一会儿后再度开口道。
“公子,还有一件事。”
“弟兄们打听到,似乎凌州的贼人来了个新的头头,那些商队首领都以休爷休爷的称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