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御史胡舜陟点点头,回道:“不错,我观之,陛下确实有着雄主之资,自临危受命以来,能够保住东京城,保住大宋国祚,本就不容易。”
“如今又没有李纲大相公,也没有老种将军和小种将军,更没有二十万勤王大军在京。”
“以这样的局面,还能够守住东京城月余时间,还能够坚持到现在,更不容易啊!”
“若不用铁血手段,问罪唐恪等奸臣,又以坚定的圣意带领着朝中诸位相公以及将士们死守东京城,恐怕,现在的东京城已经遭受金贼的蹂躏,成为了人间地狱,而你我也会死在金贼的刀下。”
胡寅叹了一口气,又对那些污蔑赵煊的学子感到不满。
“陛下确实不容易啊!”
他们作为明白人,也看清楚了现在的局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知道,坐在那个位置上,坚持到了现在,是多么的不容易。
胡舜陟也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这东京城内有着几十万的百姓,每天都要吃掉很多粮食,就算是那些粮商手中有很多粮食,恐怕也不够分啊。”
“金贼若是一直不退,等到我们把粮食吃完了,这东京城恐怕也很难守住。”
胡寅回道:“是啊,真要是到了那时候,我倒是希望陛下可以带着张叔夜等人突围出去,去江南,以长江之险来阻击金贼。”
“大宋好不容易有了陛下这样的明君,只要是陛下继续统治大宋,带领百官,到时候,也会有李纲大相公那等能臣,必定可以中兴大宋,和大唐太宗一样,两年之后,封狼居胥,一雪前耻。”
胡舜陟捋了捋胡须,点头称赞道:“不错,明仲兄和我不谋而合。”
“如若城破,我也不建议陛下当真死守国门。”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宋若是没有陛下一力主战,若是没有陛下文治武功,恐怕当真会走向亡国。”
没有对比就没有高低之分。
赵佶的丰享豫大对于有一些官员来说,确实是一个太平盛世。
但是对于胡寅、胡舜陟这样的寒门学子来说,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赵佶时期底层百姓们的苦难。
看看这个时期的百姓起义就知道,所为的丰享豫大,那不过是蔡京等人为了粉饰太平而提出来的,并非是大宋真的就繁花似锦、丰享豫大。
而之后,金贼南下,赵佶竟然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自己带着蔡京等人逃到了南方。
要不是赵桓最后重用李纲等人守城,保卫东京城。
大宋在今年年初就已经亡国了。
胡寅似乎想到了什么,对胡舜陟开口道:“我听闻,太仆寺丞张陶之子张云在贤云社以诗会友,实则是妄谈国事,妄议陛下?”
胡舜陟直接回道:“确有此事,我也有所耳闻,那张陶乃是郓王殿下推举,其子如此作为,这背后……。”
胡寅再一次叹了一口气,深感当今陛下守城之艰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