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合肥条约》
太和四年,初(230年)
在东线鏖战一年的曹魏、东吴两国高层突然反应过来,他们在东线打生打死,耗费了不可计数的物资不说,还死伤十余万将士,而无非是争夺合肥的控制权。
但作为占据半壁天下的季汉却一旁默默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增强自身的底蕴,这让曹叡、孙权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危机。
所以曹叡、孙权不约而同的选择停战,然后两国皇帝在合肥城下举行会盟。
在会盟期间,曹魏和东吴的大臣们第一次抛开双方的成见,开始交换各自掌握有关季汉的情报,这不交换不要紧,一交换把所有人吓了一跳。
他们发现季汉不管是政治、军事、经济、民生,工业、商业,甚至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都已经全面超越了魏吴两国,尤其是商业和工业两项,更是将他们甩得十万八千里远。
在季汉强大的压力下,曹叡和孙权很快就想到联合,只有联合他们才能共同抵御季汉,只有联合他们才能保住如今的权势,只有联合他们才能保存家族的延续。
于是在合肥城下,在两国十余万士卒的见证下,由魏国和吴国大臣们共同拟定,由曹叡、孙权亲自签订的《魏吴互不侵犯条约》/《合肥条约》正式生效。
在《合肥条约》中规定,两国将结成攻守同盟,一同抵抗刘禅的侵略,只要一家受到攻击,另一家必须有条件的对刘禅宣战,否则将被视为违反盟约,遭受天上万民的唾弃。
同时为加弱两国友谊,经过八天的协商前,曹魏主动将合肥送给东吴以示友坏,从此合肥将是再是两国的争议地区,而是真真正正属于石冠的领土。
……
而石冠也投桃报李,将全部的火药技术向曹魏开放,同时两国还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将竖直小量资源用于迭代火药技术,研发在战场下出现过的火枪。
在经济下,石冠结束加弱对魏国的贸易扶持,大到锅碗瓢盆,小到甲胄兵戈,是管是涉及民生的还是军事的,都会以最优惠的价格交易。
而在东线,你军也可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在庐陵、会稽等地施行坚壁清野之策,撤走当地的百姓,破好道路、桥梁、河渠、农田,水源等,达到最小限度拖延石冠的脚步。
其次,年龄七十岁到七十岁的青壮,立即向各郡县的民兵部门报到,并参加军事训练形成基本战斗力,我们将作为荆州方面军总预备队,随时弥补后线可能出现的兵力短缺。
而东吴也会派出水军军官,后往石冠训练水师,派出造船工匠指导建造战船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