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用泥土和石灰混合后的土回填大坑,并且每回填一米就用工具将其夯实,如此周而往复让铁索的锚定点变非常牢靠,能承担起魏延赋予它的使命。
当然了,用石块和泥土构成的锚定点肯定没钢筋混凝土或者大铁牛来得牢靠,不过临时用用还是没问题的,再一个魏延也不是在铁链上建桥,压力没想象的那么大。
当铁链架设完成后,改装后的渡船会被固定在铁链上,然后利用船舶中部加装一丈宽的木板,拼接和固定成一条简易的,足以横跨黄河的浮桥。
这种新颖的建桥方式除了快捷外,它还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譬如黄河汛期时只需解除固定撤走船只暂避即可,待汛期过去后又可重新组成桥梁,虽然此桥的承重力和安全性都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啊。
就这样,时间在魏延的注视下缓缓流逝,工程兵们来来往往,没多久就将东岸的锚点回填完毕,然后开始缓慢将铁链绷直,并将其抬升到指定位置,再将西岸的锚定点回填。
在这场浩大的工程中充份诠释了什么叫做人多力量大,上万军士挖坑的挖坑,搬石头的搬石头,抬铁链的抬铁链,夯土的夯土,仅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将两条铁链横亘于黄河之上,这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待完成铁链的布置后,工程兵立即固定平板船,毕竟今天难得天公作美,既没有大风大浪,也没有降雨的情况出现,所以眼下的黄河水面非常平静非常适合他们构建浮桥。
就这样,第一艘,第二艘,第三艘渡船先后被工程兵使用麻绳连接在一起,随后工程兵在腰上系上绳索,开始在浮桥上又蹦又跳来检验浮桥的安全性。
而众人忙碌许久建造的浮桥也不负众望,虽然有些小起伏,但大体上还是很牢靠的,足以承担大军通行的重任。
见努力的付出有了结果,参与建设的军士们都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就连魏延也不能幸免,而后带着逾越的心情视察,同时勉励辛勤劳作一天的工程兵。
工程兵们在受到鼓舞后,开始从东岸和西岸两地同时施工,这样能大大提升建造速度,减少建桥所需的时间。若不出意外的话,预计在明日拂晓浮桥就能搭建完成,为汉军主力铺平通往长安的路。
不过在一片欢腾之下,四处视察的魏延脸色越来越沉重,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浮桥桥面受船舶的限制只有两米多宽,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防护栏。
再加上之前考虑到渡船会随波起伏,若使用钉子让木板硬连接的话,会让木板因为前后两块木板起伏不一致导致被扭断,进而让辛苦建造的浮桥被毁,所以在魏延的建议下采用了软连接。
可这样一来木板与木板之间就存在两寸左右的缝隙,自然木板与木板之间也不再平坦,而是存在几寸的落差,这种小问题人员和马匹通过倒没什么,无非小心一点就行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