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寺里面的一个老和尚说这个寺庙是早些年京城里一个信佛的大官辞官之后修建以供自己修养的。
后来那个大官的家族落败,这个天山寺渐渐的便也就成了诸多野狐僧道的落脚点了。
从这一点说这天山寺改名叫兰若寺也一点没有问题。
兰若寺这个名词因为美艳女鬼小倩,人能与鬼通宁采臣以及大胡子燕赤霞的故事而被很多人知晓。
但事实上“兰若”并不是一个寺庙的名字,而是一类寺庙。
阿兰若,原意是森林,引申为“寂静处”、“空闲处”、“远离处”,躲避人间热闹处之地,后来才慢慢成了断了香火,破败荒废的寺庙的代名词。
除了那些无处可去的僧道会在寺中长期居住外,
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有像王小明这样进京赶考但却不愿住到城里想要在清静环境里刻苦读书。
或者囊中羞涩住不起客栈的赶考举子寄住到里面。
看到这里的时候祁灵摸了摸身上的银钱又调出王小明的“账户余额”发现他是属于第一种。
也就是身上有钱但住不惯客栈,偏偏选择接受荒野的呼唤在荒郊野寺中苦学待考的人。
想想也并不难理解。
这天山寺虽然是荒野兰若之地但屋舍却大多完好可以供居住。
并且有仆人跟随的王小明一切衣食行卧也不需要自己动手,一切都由仆人陈小六侍奉,除了吃喝可能会简陋一些外和居住在城里的条件差别也不是太大了。
在脑海中“调阅”记忆和走路低头玩手机、看小说几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祁灵根本就没有觉得自己走了多远的路程天山寺便已经到了。
这个天山寺虽然破败了但因为一直有人来往居住的缘故所以很多房舍还是完好可以居住的,此时这里面就一共有七个半人居住。
(为什么会有半个人?后面会说~)
七个半个人不多但却是包含了会在兰若之地居住的所有群体:和尚,道士以及赶考举子。
和尚有三个,一聋一瞎两个老和尚,一个年轻丑和尚。
这三个是一伙的,后者是前两者收的徒弟,三个人一起居住在东边角落里的禅房里。
每天晨昏之时敲木鱼,诵经念佛的,虽然只有三人但却声势浩大的禅唱之声总是会响彻整个寺庙。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寺庙里有多少和尚呢。
道士呢不如和尚势大只有一个蓬头垢面的赤脚道人,每天都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不知在做着什么事情。
除了隔三差五的出门半天带些吃食回来外,便也就只有三个和尚敲着木鱼跟自己上面的佛祖菩萨告状、要好处发牢骚的时候才会脸色阴沉咬牙切齿的出去躲清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