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只要义子们发动攻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2 / 2)

杨复恭的势力其实不弱,能拥立天子还会弱吗?

杨复恭的势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诸多义子,就比如兴元节度使杨守亮、武定军节度使杨守忠、龙剑节度使杨守贞、绵州刺史杨守厚、以及长安诸神策。

比如说曾经驻扎长安城附近的玉山营军使就是他的义子杨守信。

但被皇帝李晔一搅和之后,就羸弱不堪了。他的势力顷刻间四分五裂。

就比如说,杨复恭本来有一个位高权重的义子,杨守立。

杨守立本姓胡,被杨复恭收为养子后,改姓杨。

说起来当初对付前任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的时候,还是杨守立先与李昌符攻杀。

后来杨守立获胜,唐僖宗才派李茂贞去追杀李昌符,这才让李茂贞得了凤翔节度使之位。

杨守立由于护卫唐僖宗有功,也是位高权重,直接天威都头升任天威军使,更是杨复恭心腹中的心腹。

后来李晔登基,想要搞杨复恭,就采用离间的办法,使杨守立、杨复恭父子二人反目为仇。

李晔先是封杨守立为六军统领,并赐姓李,赐名顺节。不到半年,李晔又连续将李顺节(杨守立)提升为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寻加同平章事。

这么一拉拢,杨守立就觉得自己行了,于是就与李晔合伙赶走杨复恭,自以为可以取杨复恭而代之。然而可惜的是,杨复恭一被赶走,李晔就密诏两军中尉刘景宣、西门君遂,杀了李顺节。

杨复恭一直想不明白李顺节为什么这么蠢,居然要去听李晔的话。

他更想不明白李晔为什么要搞他,他不过是想当个权臣。

因为这是常态,一百年来大唐朝堂内都有权臣,没权臣朝廷根本运转不了!

而且杨复恭自认为对李晔已经很仁至义尽了。

他于荆榛中立寿王(李晔),寿王才得尊位。

僖宗弟兄一共八人,他是皇五子。昔日,僖宗身死,有条件争夺皇位的是两个弟弟,皇六子李保,皇七子李杰。

世人皆知,吉王李保年长,又为人贤惠,在群臣中颇有影响。因此在议定皇位继承人时,朝中大臣主张拥立李保为皇太弟。

要不是他杨复恭力排众议,这皇帝的位置早就是李保的了。

而且多亏了他杨复恭,大唐的朝廷才能稳住局面。

因为此刻的朝廷,南衙北司(唐朝宰相官署在宫廷以南,称为南衙;宦官所在的内侍省在宫廷北部,称为北司)都树立朋党,又各自结纳外镇的藩帅,在朝廷中相互倾轧欺凌。

南衙北司加起来官员逾万,忠心皇帝的却并不多,能有一千人就不错了。

就比如说,南衙中的,宰相崔昭纬。

这货就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节度使王行瑜的耳目,是留在长安替李茂贞、王行瑜探听消息的。

就这么说吧,另一位忠诚唐廷的宰相杜让能,在早晨说一句话,李茂贞、王行瑜二人傍晚就一定会知道。

当然,北司的宦官,左神策中尉、骠骑大将军韩全诲,也与李茂贞十分交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