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历史课(2 / 2)

马西米连诺一世夫妇,初次到第一镇就看见了第一镇文化学校,第一镇文华学校因为建设的晚,所以建在镇子外围。

夫妇两人都对东非殖民地的教育内容感兴趣,他们想知道如此落后(和欧洲相比)的地方,它所教的内容和欧洲有什么不一样。

在墨西哥,马西米连诺一世根本就来不及一展宏图,整个国家一片混乱,哪有精力搞教育。

东非虽然条件比较差,却还能办义务教育,自然让夫妇二人感兴趣,所以马西米连诺一世主动提出要体验一下东非的学校。

东非殖民地政府,派人安排两人到第一镇文化学校参观。

第一镇文化学校,一年级一班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而马西米连诺一世夫妇被安排坐在后面的临时座位。

班级里学生大约有三四十个,既有华人移民子女,也有奥匈帝国移民的子女(巴拉圭移民需要单独的西班牙语教师),老师是黑兴根军事学院的毕业生。

作为东非中央政府所在地,第一镇文化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东非一骑绝尘。

要知道黑兴根军事学院和黑兴根王室开办的其他学校,其实都是速成班,所以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学生,到毕业了,最多也就是能用德语对话,掌握部分德语单词。

但东非太缺人了,所以成绩再差的也会被派到东非殖民地任教。

脑袋聪明学的多的,就带高年级,不太聪明的,学的差的,就带低年级。

好在东非殖民地学校的课本,内容比较低级,大多数人只要照本宣科读教材就行了。

这一节是历史课,马西米连诺一世翻开东非殖民地的教科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并不断和卡洛塔皇后小声吐槽。

而教学的黑兴根毕业生自动无视马西米连诺一世夫妇的小动作,毕竟都知道这两位是政府请来的贵客。

因为东非殖民地目前移民的多样性,在一年级,教师要用双语教学,往后,从二年级开始则全面转为德语教学,所以华人子女想出成绩,就必须克服语言这一关。

第一章,毫无意外,就是对霍亨索伦家族的歌功颂德,强调黑兴根王室对东非土地的统治者地位,以及黑兴根王室和霍亨索伦家族的悠久历史。

这些年纪不大的孩子自然看着不感觉别扭,就当故事听了,历史课本其实就是课外读物,连考试都没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