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许贡果然死了(2 / 2)

找没找到蜂蜜也就那回事了。

曹铄带着大军赶回皖县,并亲自向陈登解释了自己没有取袁术头颅的事情。

曹铄本以为,多少可能要挨怼。

没想到,陈登并没有说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曹铄在太守府议事大厅召集了庐江所有官员。

陈登在早会上汇报了这段时间,他对庐江郡的各项事务。

尤其是人才安排方面。

其中鲁肃,陈登的建议是功曹。

步骘则被安排做主簿等等。

刘晔则是朝廷安排的,长史。

除此之外,陈登还给出了一系列长长的名单。

全是徐州和庐江这一带的人才。

曹铄扫了一眼。

这份名单有三成是之前援助过他的人!

之前他奉曹操命令来招降原庐江太守刘勋,需要大量的钱财,陈珪和陈登父子号召徐州附近的乡绅士族一起出钱出物资。

陈登的父亲陈珪当时有意无意地暗示过他,让他记住这些人的名字。

没想到,这次就用上了。

曹铄本身对这份名单有些不舒服。

倒不是不舒服陈登。

而是名单本身。

历朝历代,士族抱团前期倒是能给以莫大帮助。

可随着时间推移,危害就会渐渐加深。

到了最后无法调和的时候,就会走历史的老路,王朝走到尽头。

古代的当权者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才有历史上曹丕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这也导致了“门第”这个词的出现。

这也是后来“五胡乱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现在能怎么办呢?

自己也初来驾到,刚来就大兴改革之风?

开什么玩笑!

自己现在没有半点根基,哪怕是曹操的儿子!

难道又要弄出一个“陈宫”来?

哪怕陈登是自己的结拜大哥!

但是,他更是徐州、荆州、扬州这三州的名门,士族领袖!

相比于自己的结义情,是个人都更在意自己家族啊!

陈宫是这样。

后来被曹**死的荀彧其实也是这样。

要改革,目前来看,只有科举制了。

不过,得慢慢来,急不得!

曹铄将名单里的“陈矫”“徐盛”剔出来,笑道:“这两个,让他们直接来这里做事,其他的,就按照你这样安排就行。”

陈登应了一声。

曹铄又看向高顺,对陈登道:“高将军以前练兵挺有一套,这也是我父亲让他这次跟我来的原因之一。你看看给他准备些资金,从士兵里挑选一些精干的人,让他训练。”

高顺兴奋道:“绝对不让府君失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0230412212821-->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