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强调薄葬之前,
汉代由于深厚的血缘宗族观念,加之《礼记》中有人死为鬼,庇佑子孙的说法,因此后人多强调厚葬。
赙是参加葬礼的宾客赠送给死者以及死者家属的礼物,像马融这种级别的大儒,又是司空袁隗的泰山,绸缎百匹,铜钱十万都是少的,
太尉刘宽只送一块白玉已经是薄礼了。
刘备为太尉刘宽换了一件白色的袍服,自己也换了一件白色的礼服,这才准备出门。
这并非丧服,而是正常的宗室礼服,代表刘备和刘宽要出席庄重的祭祀活动。
马融死了,刘备感到惋惜。因为他还没来得及前往拜会这位“祖师婆婆”。
对于这位大儒,刘备了解的不多。
只知道,她是三班其二,班固、班昭的弟子,《列男传》中,才女马伦的母亲。
儒宗卢植和儒魁郑玄的老师,
汝南袁氏的当家,太傅袁隗的泰山大人。
西凉军阀,马腾与马超的亲戚。
只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可以看出,
就算马融做人再怎么糟糕,也一定是一个事业非常成功的人。
马融的儒学思想,刘备一窍不通,只能知道一些皮毛。
在曹丕的著作《论方术》中,曹丕曾称赞马融《上林赋》抨击了迷信与方术。
曹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在她看来,左慈之流的道教方士,推崇灵芝草药这些没用的东西,不过就是把没人吃的木头,千倍万倍地卖出罢了。
一群欺骗百姓、哄抬物价的药品商贩。根本没什么真本事。
所以曹丕才把马融的观点,放在《论方术》的最后一段。
马融是无神论者,郑玄、卢植当然也都是无神论者。也都反对老祖宗班固大儒推崇的谶纬巫术。
正因如此,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反对谶纬邪术的同时,把马融、卢植、郑玄三人,作为二十二大儒,搬入文庙。
如此,刘备对马融的印象,也就十分清晰了。
一个坚持无神论的儒生头领。
一个没来得及问候请安,就突然的老奶奶。
她死以后,儒门也没落了。
魏晋南北朝是迷信与宗教蓬勃发展的时代。
葛洪这样的玄门高道,大都诞生在这个时代。
道门的时代来了!
“阿弥陀佛!”
一声念佛,从巷中传来。
刘备转头看去。
住在隔壁宅邸的颍川孟福,正双手合十,送一位绿眼睛,大胸高个儿的女菩萨出门。
女菩萨和颍川孟福,见刘备身穿白服,对视一眼,一起朝刘备行了一礼,刘备还了一礼,这才相互告退。
是了。
道门最大的敌人也随之诞生。
佛门!
竺佛朔的《道行般若经》带来了“阿弥陀佛”的信仰。
这也是佛门扎根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