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好姐妹曹孟德(二)(1 / 2)

天没亮,曹操叼着蒸饼,来到北部尉的官寺。

官寺坐北朝南,就像一个小型的皇宫。

此时虽然没有衙门这个称呼,但到底还是有了“寺署”这个称呼。

比如涿县的衙门,就叫涿县官寺,或者幕府。

听起来,倒像是东瀛的,但却是从汉唐传过去的。

后来就废弃不用了。

官寺很大,东面有客厅,东南有厨房,东中有花园与客房。

西边是审问犯人的会堂,收藏档案的斋房,后面有放武器的武库,粮仓,营舍,牢房。

这些东西,皇宫里都有,只不过要比这里大上几百倍。

整个北部官寺就像一所微缩的南宫模型,装了几百号人。

而曹操就是这座微型南宫的“大将军”,说一不二。

曹操是北部尉,更准确的说是洛阳北部的“县尉”。

县尉是县令的副手,与县丞一起辅佐县令。

好比现在的治安局局长,主管治安。

在大汉帝国,大县二人,小县一人。

至于洛阳,长安,因为城池巨大,则按照东西南北,共有四部尉。

曹操负责的是与北宫接壤的北部,附近住满了达官贵人。

像杨赐杨太尉一家,刘宽刘太尉一家都在曹操的管辖范围。

就如同洛阳城是整个天下的中心,管理十三州的心脏。

所以,才说曹操责任重大呢。

曹操早上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去库房拿出名册,然后点卯。

点卯一祠,放开来说,就是上班点名。

因为点名时间是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到七点点名,因此得名点卯。

别觉得七点上班早。

人家下午三点就下班了。

古代没有照明灯。

基本太阳落山前,就能回家躺着潇洒。

曹操来的很早,天没亮,五点就到了。

所以,曹操的当务之急是吃早饭。

食堂,或者说庖厨早就上班,给役从们做饭。

就是蒸饼和菜汤的大锅饭,但曹操想要开小灶也是有的。

只是,曹操并没有开小灶,和大伙吃一样的饭。

吃完饭。

曹操躺在班房的席子上,盖着毯子,眯了一会儿眼睛。

醒来的时候,差不多卯时已经过了大半。

曹操这才打开名册,准备点名。

不过在她点名之前,洛阳令司马防,要先点她的卯,算她到班。

此时,司马防的马正绑在东南的马舍,

大儒卢植一边与司马防攀谈,司马防一边点名。

两位长辈与曹操见过面后,见礼离开。

和刘备想的不一样,曹操并不是通过赵融的关系成为北部尉的。

也许走的是卢植的路线。

不过,曹操可能更想不到的是。

六十多年后,高平陵之变。

范阳卢植的女儿卢毓,河内司马防的女儿司马懿。

两个老儿的女儿会串通一气,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诛灭曹爽,夺了她曹氏的家业。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曹操亲自为司马防牵马,送了数十步,这才返回官寺。

之后,她才可以点部下的名,这都有先来后到的次序。

北部尉大概有属员,一千三百多人。

比普通县尉的手下,要多出四倍。

毕竟要管理一所一百万人的大城市,哪怕四分之一,也是二十五万人。

没有五百到一千号人打底,是很难办事的。

不过正式的寺吏只有一百人,其他不过都是服役的百姓。

每个寺吏包括狱卒,手下管十几号人。

因此曹操点卯,主要是管着一百多号寺吏而已。

寺吏也有自己的卯要点,但要等曹操点完之后。

卯时内点名,算作出勤。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