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好姐妹曹孟德(十)(1 / 2)

拎着穿旧的白丝禅衣,光着上半身的张姬,一脸冷漠,从老板娘的帐篷里出来。

她虽是儒生,但也是南阳大族出身,母亲病故后,姨母张温对她日夜锻炼。

因而也有一副能叫男人移不开眼的好体魄。

郎官的印绶挂在腰前,药葫芦挂在腰间。她走到大厅的时候,整个勾栏已经是一片酒池肉林。

公族千金早就做禽兽状,不复衣冠正派。

长水尉丞赵融只得颤巍巍地捂着两只眼睛,与另一位尉丞当起了袁术的门神。

这地方没她的仔,只看着,会憋出火来。

槅门之外便是郭区大道,外面已经是灯火阑珊。

灯光照在张角慈祥的脸庞上,变作老奴的大贤良师,小步趋近。

张姬站在门内,目光看向纱窗外的人山人海,张角亲自为她穿好衣服。

模样就像《大明王朝1566》里的大太监吕芳,银发苍苍,如好友,如慈母,温良恭俭。

但在张姬眼里,张角这么做,不值得。

“前辈一教之尊,我不过光禄勋刘太尉,门下一郎中,何必如此?”

张角以师徒礼,跪拜:“全活之恩,传道之恩,授业之恩,敢不报答?”

张姬摊开双手,让张角替自己挂好印绶与梁冠,这才说道:“以前辈智慧,早知晚生给前辈的那些,不过是晚生当年在医馆里抄来的东西,晚生后来给前辈的,不过是晚生借郎官之便,从东观书库抄来的东西。孔圣人尚且没见过圣人,世上并无圣人。有的只是一个卑鄙的抄书匠,以及司马迁、孔安国、刘歆、班固、班昭、张衡、崔寔、马融等大汉四百年先贤的积累。”

张角却说:“人不学而不知义,圣人必可学而至,吾从未见世上好学者如圣人,汝必可成圣,我必为圣徒,传习圣典,代代不息。”

张姬叹气:“前辈愿意这样做,张姬不反对,前辈这样说,张姬不喜欢。”

不知是熏香闻多了,还是今日看书看累了,张姬忽地头晕目眩,一个踉跄,恰好压在张角身上。

张角扶起张姬,“圣人放心,《法镜经》,张角自会为圣人取回,曼陀罗也好,御米也好,张角与太平道都会为圣人得到。”

张姬苦笑道:“你都知道了?”

张角把张姬背在背上,说道:“五斗米图谋御米,张角必不会叫张灵真得逞。”

抱住张角的脖子,张姬仿佛回到双亲的背上,嘴上却说:“何苦呢,你有你的大事,我有我的前程,我今年二十五,你也半百有余,你我非亲非故。”

张角挺起有些驼的脊背,却说:“那年圣人十二岁,把我背回家,如今圣人二十五,该我背起圣人。”

……

……

郭嘉带人众人出了城南小学,一路往南,来到了洛阳城南部的郭区。

外国人居住的蛮夷邸,陈列在眼前。

“蛮夷邸”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

按《后汉书》的说法,所有来自西域的商人都住在蛮夷邸中。

蛮夷邸位于洛阳南部六十里坊的“贱里”。

这里既有头上插着羽毛,看起来像印第安人一样的乌桓人,也有身材壮硕,粗犷高大的羌胡人。

还有像安玄这样穿金戴银的佛教大商人,以及其他安息附属国的小商贩。

骆驼粪便,随地可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