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唐朝遗民身份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对外态度方面有很多风格是可以传承的,毕竟华夏对外强硬的朝代以汉、唐为代表。
汉朝太过久远,唐朝又相对开放、包容,这种身份无论是从认同感方面,还是从文人执剑冲阵方面,都更符合穿越众的行为风格。
在确定使用唐朝遗民这个身份之后,管委会对外宣传方面也给出了一个较低姿态的身份,那就是直接公布穿越众的总人数。
渔船小队在向泉州商人们散播的消息中明确告知了己方不足千人,先祖为躲避战乱离开大陆,因海上风浪而远离大陆。
为返回故乡,一代代人不断努力才得以在如今返回,只是海上风浪太大,终究也只有不足千人返回了大陆。
在得知大明已经成为华夏的正统之后,担心大明不能容纳先唐遗民,这才在海岛开辟一块荒地耕种生活,乞求靠近故土能够和家乡同胞做些小生意糊口。
姿态摆的低是因为这类说辞能搔到大明文人的痒,那帮脑袋翻上天的士大夫集团就喜欢这个调调,你越是姿态低,他越是会忽视你。
相反要是用国家姿态来找大明贸易,又是华夏后裔,这种身份在大明附近开垦,大明说不定连打建奴这种事都要放一放,先跟你玩命一波都有可能。
华夏传承最看重正统,一帮子唐朝遗民本身就会让人家十分反感,第一印象就会警惕你。
所以管委会不认为用国家身份和大明交流会对大家有利,反正大家都是21世纪来的,也没有谁会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太过在意面子,后世老美不要脸的精神多少是影响了大家的,因此要实际利益远比虚头巴脑的名义更吸引穿越众。
放低姿态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快速融入大明体系,不足千人的体量在大明官员的眼里只会当成是个村寨,所以也别提什么朝贡贸易,你一个村子都是咱大明的同胞,做点小买卖糊口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至少肯定要比西方那些人更有优势。
最后一点则是法统优势,因为穿越众知道历史,那么在崇祯上吊之前这24年里,发展和融合就会让大明慢慢默认穿越众是大明的一部分,毕竟大明西南有不少羁縻管理的土司,法理上他们也是大明的一部分。
所以当崇祯上吊,开启改朝换代的时候,穿越众代表的利益集团也就有资格合理合法的参与进去,这与提前用国家身份与大明交流,最终演变成外国势力入侵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后者其实和后金建立满清是一样的,从儒家法统的角度来说,明显前者的认可度要比后者高,比烂的时代稍微有那么一点优势也会显得格外高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0230412212821-->